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名人名家 >> 书画鉴赏与收藏 >> 浏览文章

忙趁东风放纸鸢——丰子恺“风筝图”品赏

2016/4/1 10:02:26 点击数: 【字体:

忙趁东风放纸鸢——丰子恺“风筝图”品赏

图一
 
忙趁东风放纸鸢——丰子恺“风筝图”品赏
 
图二

忙趁东风放纸鸢——丰子恺“风筝图”品赏 
 
图三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一诗,生动描绘了春光明媚时节,天真的孩童舒臂引线放风筝的情景。风筝源于我国的春秋时期,初称“纸鸢”,其意即唐代诗人唐采在《纸鸢赋》中所说的“饰素纸以成鸟,像飞鸢之戾空”。从五代开始,人们在纸鸢上加哨子,放飞后其声如筝,故称“风筝”。现在我们说的风筝,其实是统称,把那些没有哨子的纸鸢,都叫作风筝了。

  丰子恺先生是中国近代漫画的开山之人。他的漫画构图简单、线条流畅,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风筝是丰子恺非常喜欢的题材,他一生中画有多幅风筝漫画。

  图一中远山灰暗,衬托出近景的青松绿草愈发清新,一间带篱笆的素洁瓦屋,使得画面上出现的人物有了依托。右上首题“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画面中的儿童系着红领巾,表明了他们的学生身份。一只蝴蝶风筝,被一男一女两名儿童高高放飞在空中,身后一男童,背着手在凝望。右边姐弟二人,只顾低头走路,无视空中的风筝。弟弟未戴红领巾,应该还未到上学年龄,他低着头,似乎因为淘气,正受到姐姐的责怪。远处一蹒跚学步的幼童,看到放风筝的哥哥姐姐,急于挣脱母亲的双臂走过来。整幅画非常纯净,透露出一种远离尘世烟火的宁静。

  图二的构图颇具匠心。作品题名《都会之春》,但作者并没有绘出青草、绿树、红花等极富代表性的春天景物,而仅画一只蝴蝶风筝,高高飘舞在半空中,下面则是鳞次栉比的厂房和住宅楼。一人俯在高楼的阳台上,正望着风筝出神,旁边摆放一盆花草。这幅作品的立意,与齐白石先生的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非常相似。齐白石以蝌蚪表现“蛙声”,而丰子恺则以“风筝”暗示春天,都可谓绝妙的绘画立意。

  图三的创作时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4月初至5月中旬,丰子恺寓居武汉,期间正好目睹了著名的“4·29”武汉空战。此次空战,中国空军英勇顽强,打下日军飞机二十余架。作为见证者的丰子恺,欣然题写了一阕《望江南》:“闻警报,逃到酒楼中。击落敌机三十架,花雕美酒饮千盅,谈话有威风。”又留下了这幅题为《汉皋春望》(汉皋是当时汉口的俗称)的漫画。画面上没有战机和硝烟,只有一家三口,在河桥的绿柳下放风筝,先生放飞的是“和平”,太太放飞的是“胜利”,一旁的孩子高举双臂,和父母一起仰望空中的风筝。这幅笔墨简洁的漫画,深刻地表达了饱受日寇侵略的中国人民盼望胜利与和平的美好心愿。

  “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南宋陆游《观村童戏溪上》);“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清孔尚任《放风筝》)。杨柳依依,芳草萋萋,莺歌燕语。风和日丽的春日里触目皆景。走,放风筝去,让我们与春风来一场美好的较量。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敬畏古法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