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人向外迁移,早在先秦时期已经开始,但真正具有一定规模的外迁,则始于秦朝。此后,历代不断,以晋代、唐代和宋代外迁的规模最大,影响深远。中原人外迁,既有国家强制性的移民,又有自发的迁徙;既有大规模的群迁,也有零星的移居;流向为四面八方,其中,次数最多、人口最众、持续时间最长的则是南迁。为什么要向四方迁徙,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中原(主要指狭义的中原,即今河南省一带,以下有时也泛指广义的中原,即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先开发的重要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剩余劳动力逐渐增多,需要向外寻找出路。其二,中原地区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战乱频仍,人民饱受其苦,希望有一个避难的场所。其三,中原地区水、旱、虫等自然灾害较多,人民无力治理,而封建统治者又不关心人民的疾苦,因而必须向外发展,另谋生计。其四,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令中原人民不堪忍受,不得不离开故土向外迁移。其五,封建社会时期的某些最高统治者,出于政治需要,采取强制性措施,将中原地区的富豪或其他人迁往其他地区。其六,具体到一个人或一个家族,除上述原因外,还有因官职调迁、游学、经商、避仇等而外迁的。凡此种种,就是中原人外迁的动因。那么,为什么迁徙的主要目标是南方呢?这是因为南方开发较晚,地广人稀,自然条件好,战事较少,社会安宁,因此,除了强制性的迁徙外,南方便成了中原人理想的移居地。中原先民们的多次南迁,带去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自然也将源于中原的姓氏播植于南方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