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河南工艺 >> 工艺赏析 >> 浏览文章

碗口线:解读明式家具的钥匙

2015/9/21 16:39:39 点击数: 【字体:

碗口线:解读明式家具的钥匙

与传统家具中常见的灯草线相比,碗口线制作工艺难度要大得多。

 
    □□邓雪松

    明清家具专家濮安国曾在一次论坛上提问:“现在很多人对传统家具连一些最基本的问题都没研究清楚,开口就谈创新。我提一个简单的问题,有谁知道明式家具中的碗口线?”台上的设计师与台下座无虚席的红木家具行业从业者,满场鸦雀无声,无人应对。

    当代红木家具行业有数万家企业,知道碗口线工艺的企业应不超过十多家,能做好的也仅有两三家而已。然而,碗口线却是读懂明式家具的“法门”之一。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线脚工艺手法,蕴含了明式家具工艺制作与选材用料的要则,更暗藏了明式家具造型艺术手法中空间递进与视觉节奏的关系。

    独特的线条与空间关系

    中国传统家具的结构命名多源于民间工匠的口口相传,注重形象直观,便于理解和流传。什么是碗口线?顾名思义,就是碗口边沿的轮廓线形态,如果将带有卷边的碗倒扣放在桌上就可以看到,碗口的边缘略向外卷,线条高于碗壁,这就是碗口线的典型特征。

    在传统家具中,碗口线一般用于家具的结构性牙板与腿部内侧边缘。以牙板上的碗口线为例,要点就是线条外飘,形成比牙板更靠前的空间前后关系。这也是碗口线与灯草线在空间层次上最明显的不同,通过比较这两种不同线脚的横截面,很容易看出区别。

    “线条外飘,线高于面”,既是碗口线的重要特点,也是碗口线制作的技术难点所在。要让线条飘起来高于牙板,就需要将面铲下去,线才能留出来。同时,线与面之间的过渡要丰富微妙、顺滑自然,线条要细致均匀、劲健流畅,线口边棱方圆适度。

    在碗口线的实际制作中,刮磨、打磨的环节需格外严谨,稍有不慎,线条就会凹凸不平、粗细不匀而失去美感。然而刮磨、打磨的工序环节,正是当代红木家具制作较薄弱之处,专业的刮磨与打磨工匠极其缺乏,了解碗口线制作流程的技师更是寥寥无几。因此,当代红木家具企业在仿制经典明清老家具时,大多将原本使用的碗口线制作成灯草线,这样乍看相似,实则判若别趣。

    要了解明式家具的“法门”是什么,首先就要了解明式家具的基本特征。笔者认为,明式家具有以下4点特征:框架结体、以线造型,装饰简逸、虚实相生。“框架结体”是指明式家具的建构方式;“以线造型”是对应造型与艺术形式;“装饰简逸”是指装饰方法与风格;“虚实相生”是指明式家具的实体造型与空间形态的构成方式,以及空间分割与递进的方法。

    明式家具中有两种线,一是结构类型的线,如搭脑、椅圈、横枨等,在设计与审美中都以线的形态确立和出现;二是基于审美装饰用途的线,如灯草线、皮条线、碗口线等。在明式家具中,结构线与装饰线的相互依附映衬、面与面转折的缓急形成了“线”的主次、粗细、虚实变化,其造型艺术中的节奏和韵律便由此产生。

    可以说,对“线”的表现与审美,是明式家具艺术最主要的特征。与明式家具相比,清式家具则将设计制作的重心从线的表现转向了面的装饰。以绘画来比喻,明式家具偏向写意,清式家具趋于写实,这不仅仅是工艺上的差异,更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

    明式家具简约的外形,如果没有某种隐而不显的东西去支撑,就会流于乏味。简约朴素的明式家具,凭什么令人有犹似“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观感呢?要点就在于丰富而微妙的空间递进、变化的关系,其因微妙而含蓄,因含蓄而优雅。在这种微妙而富于变化的空间递进关系中,明式家具简约的造型才得以充实和丰富。

    空间递进关系不微妙又会如何?例如两块高浮雕的花板,一块厚2厘米,另一块厚4厘米,雕刻出来的效果有什么不同?空间感不同、立体感不同、耐看程度不同。相比来说,从雕刻的最高点到最低点,4厘米雕花板的空间递进关系更丰富,有了空间前后关系的拉大,靠前的则“实”,往后退入的则“虚”,虚实、明暗关系由此生成,主次关系由此分明。前后、虚实、明暗、主次,这些关系层层展开形成了视觉节奏,有节奏才会有韵律,有韵律才会形成美感。碗口线之所以是读懂明式家具的一大“法门”,不仅在于其对线条美感的呈现,更在于它致力于线条与空间关系的渐变融合,体现了明式家具“以线造型、虚实相生”的两大要旨。

    “看不见”的传统文化精髓

    保存至今的带有碗口线的家具并不少见,各大博物馆和拍卖会上也屡有出现。全国生产制作与研究红木家具的人浩如烟海,而了解碗口线的为何又寥寥无几?牵强的理由是由于碗口线变化微妙,不仔细观察容易与灯草线混淆。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当前红木家具行业的兴起主要是由商品消费需求来推动的,生产企业忙于应对急剧扩大的消费需求,对于传统家具大多是仿制款型而已,流于“有形无神”。而从事传统家具研究的人士,大多也是忙于行业应酬,很少人愿意沉潜于学术探索中,深究传统家具的奥秘,因此导致大家对这种线脚工艺视若无睹,“看不见”碗口线的存在。

    那么,传统家具制作者不了解碗口线又如何?由于不懂得碗口线中蕴含的空间递进关系,市面上绝大多数的仿古家具连灯草线与牙板的关系都做错了,广泛存在牙板呆滞死板、单薄乏味的弊病。而研究与设计明式家具的人士不知道“碗口线”又怎样?这说明对传统经典的家具理解不够,既没有用心看,也没能“看见”。

    一些设计师动辄声称对明式家具应做减法,然而倘若不了解传统的精髓而一味地做减法,得到的将只是简单和粗糙。这样的家具就如同过去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的白话文诗歌,为了反传统而反传统,结果就是简单幼稚、寡淡无味。

    有一位业内人士曾这样说:“当有一天我们说不喜欢明式家具时,希望不是出于对传统艺术的无知。”在当代红木家具行业中,对于传统家具的研究与认识尚且不足,又如何去谈什么改良与创新?这或许正是濮安国现场借“碗口线”发问的初衷所在。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0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