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秦宣太后芈八子生平改编的电视《芈月传》一经开播,就饱受众议。各类吐槽源源不断,故事是否属实暂且不论,就单单是剧中各类穿越的饮食起居,就让众多网友和吃货抓狂不已。逢“吃”必错,似乎成了此些根据历史剧的硬伤,宋朝炒菜的铁锅,北宋的绿豆糕,唐朝的茶叶,还有后世才出现的塑料碗、胡萝卜、葱、圣女果等等,都出现在了战国的餐桌上,更有网友调侃:“娘娘,这些都是你是从清朝带过来的吧!”
那么,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古人们到底是什用什么来烹煮盛放食物呢?据悉,此时的食物主要以烧烤涮烫烹煮为主,青铜器、陶器、漆器及原始瓷器等在人们的饮食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尤以青铜制的饮食器,还兼有礼器之名。据已出土的春秋战国饮食器皿来看,在沿用至今的炒菜的铁锅尚未出世之前,先秦的人们对青铜器的依赖可见一斑。那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食器究竟长什么样子?作为楚国公主的芈月又该如何作出和盛放食物呢?笔者便带大家小窥一二。
举国重器熬煮油烹之器——鼎
陈侯鼎,春秋,藏于故宫博物院
鼎,最初是由远古时期陶制的食具演变而来的,即是由釜、陶支脚和灶的组合而成的。鼎的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鼎的三条腿便是灶口和支架,腹下烧火,可以熬煮油烹食物。自从青铜鼎出现后,它又成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礼器,而后又以示王权。鼎,初现于夏,盛行于唐,成熟于西周,春秋之战国时,实用意义渐弱更偏重于以示权势。秦之后,鼎的王权意义渐失,伴随佛教文化延续成装饰焚香之器。
楚王酓胐鼎,战国,藏于故宫博物院
君子之弄鬲,战国,藏于故宫博物院
鬲,作为一种汉族古代煮饭用的炊器,烧煮或烹炒的锅,有陶制鬲和青铜鬲之分。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三足中空,便于炊煮加热。铜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商代前期的鬲多无耳,后期口沿上一般两个直耳。西周前期的鬲多为高领,短足,常有附耳。西周后期至春秋的鬲大多数为折沿折足弧裆,无耳;有的在腹部饰以觚棱,西周时还有方鬲。
古之蒸食之器——甗
环带纹甗 春秋 藏于故宫博物院
甗,中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可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两者之间有镂空的箅,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流行于商至汉代。商早期花纹简单,晚期多用兽面纹装饰。西周还出现了附耳、长方形甗。此期间,形态基本上都是甗鬲合体的。春秋战国时,器身变薄,袋足消失,甗的甑部多为大口斜腹的式样,甑底径小于口径,许多器物不再用花纹装饰,形态也多为多为甑鬲式。
古之盛放煮熟饭食之器——簠簋
楚王酓朏簠 战国 藏于故宫博物院
簠簋,为盛黍稷稻粱之礼器,有“簠簋对举”的说法。簋,古代汉族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圆口,双耳。形似大碗,人们从甗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流行于商朝至春秋战国时期,簋的形制很多,变化较大。西周除原有式样外,又出现了四耳簋、四足簋、圆身方座簋、三足簋等各种形式,部分簋上加盖。簠,基本形制为长方形器,盖和器身形状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合则一体,分则为两个器皿,用途与簋相同,出现于西周早期,主要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
古盛黍稷粱稻之食器——敦
茶花纹敦 战国 藏于故宫博物院
敦,是古代汉族的食器,也是在祭祀和宴会时用来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礼器,与鼎中盛肉食相配,是由鼎、簋的形制结合发展而成,西周是簋,春秋是敦,战国以后则是盒。出现在春秋时期,后来逐渐演变出盖,到战国时多为盖形同体,常为三足,有时盖也能反过来使用,秦代以后渐趋消失。
古盛腌菜肉羹之礼器——豆
蟠虺纹三鸟盖豆,春秋,藏于故宫博物院
青铜豆,也是由陶豆演变而来,是中国先秦时期汉族的食器和礼器。豆的造型类似高足盘,上部呈圆盘状,盘下有柄,柄下有圈足。初始时用于盛放黍、稷等谷物,后用于盛放腌菜、肉酱、肉羹等调味品。用豆之数,常以偶数组合使用,按尊卑长幼,亦有数量多少之分。商周时豆多浅腹,粗柄,无耳,无盖。春秋战国时豆的形制较多,有浅盘、深盘、长柄、短柄、附耳、环耳等各种形状,上有盖可仰置盛放食物,亦有方形的豆。
铸客豆,战国,藏于故宫博物院
原始瓷青釉鐎斗,战国,藏于故宫博物院
此斗为原始瓷器,原始瓷出现在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是陶与瓷的过渡时期产物。然而当时常见的多为青铜鐎斗,一种古代的温器。鐎斗,一般是附长柄的盆形器,下附三足,便于至于火盆之中。有出土的鐎斗柄端常作兽头形。有温酒、温羹、煮茶等之争。但一般认为多用于温羹,又名“刁斗”,多军旅之用。古代军中“昼炊饮食,夜击持行”,后世有“行人刁斗风沙暗”的述说。
古之取食器——匕
兽纹匕 战国 藏于故宫博物院
战国时期取食器,用如今天的匙子。此匕为平勺长柄,微曲。通体饰有花纹,主体部位饰一兽纹,柄饰鱼纹。纹饰均为极细的单线刻成。考古发现的匕常常与鼎、鬲同时出土。勺子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态发展变化。窄柄舌形餐勺为主流形态。战国时,随着漆木工艺的发展,还出现了秀美的漆木餐勺。
古之盛水之器——盘
楚王酓 盘 战国 藏于故宫博物院
此盘则非彼盘,商周时期贵族在祭神拜祖、宴前饭后都要进行严格的洗盥之礼,而此时的承水之器则称之为盘,浇水于手,以盘承接弃水。战国以后沃盥之礼渐废,盘的作用演化为兼作盛水,遂称之为洗。盘盛水或承接水。多是圆形、浅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还有流。盘也有四足方形。因盘的面积较大,还长铸有长篇铭文并辅以雕饰和纹理。
龟鱼纹方盘 战国 藏于故宫博物院
当然,此时陶器、漆器及原始瓷器等也存在于人们的饮食起居之中,冶铁技术也在此时蓬勃的发展,古人们使用的饮食器具也还有很多。但是像《芈月传》此类以历史真人为原型的电视剧,在还原历史衣食住行之时,还是应当再三斟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