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恪
1月16日至17日,亚洲品牌协会古典家具专业委员会、中国民间文物木雕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以此为契机,主办方举办了两场引发业界关注的论坛,其主题分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创新、中国传统家具产业发展状况和未来走向。作为两场论坛的主持人,全国工商联古玩艺术品商会古典家具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蔡之岳十分关注中国传统红木家具产业和木雕产业,笔者就一些传统红木家具行业的热点问题采访了蔡之岳。
传统家具行业现状:亟待转型
文化财富:我们注意到,经过2014年的冷市盘整后,现在整个传统红木家具行业都在谈“转型”二字,在你看来为什么要转型?
蔡之岳:只要是头脑清醒的从业者,都应该意识到转型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作为一个观察者,我觉得最近10年,传统红木家具行业发展得太快,钱也来得太容易,导致谁也不考虑行业应有的走向,以及是否需要转换行业发展的思路、方向,大都只是跟着惯性走:既然家具做出来就卖得出,先把钱赚足了再说。
到了2014年,整个行业发展突然慢了下来,好像冥冥之中跨过来一只脚猛踩了刹车,市场一下子变冷,让业内许多人都有点懵了。懵了之后,有企业开始寻找新的出路,于是想到了转型。
文化财富:既然转型成为必然,请谈谈倒逼行业转型的因素都有哪些?
蔡之岳:当代中国传统家具行业兴于上世纪80年代,到上世纪末发展一直相对缓慢,主要是消费者认可、购买力以及使用空间等问题,当时红木家具销售主要对准国外,少部分供给国内钟情传统文化的客人。按北京元亨利硬木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波、伍氏兴隆明式家具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伍炳亮等人的说法,2003年后,国内对红木家具消费出现了一个飞跃,国人的民族文化意识、消费能力和家居空间等条件都跟了上来,红木家具市场越做越大。“红木”二字也从以前的生僻词变成了大众生活中的热词。
从2003年到2013年,红木家具在产业规模、市场销量和影响力上都迎来了大发展,被业内称作“黄金十年”。但从整体上讲,这样的大发展还只是体现在“量”上,而非质上。究其原因,一是虽然红木家具企业数量增加、产量大增、卖场扩大,但红木家具产品的质量——从款型到做工到整体艺术品位,都没有太多的提升,能把明清款式仿到位就已经不错。二是虽然红木家具的销售量和盈利额近年来一直持续增长,但这种增长主要体现为资源升值和产品卖价呈几何级数增长,所谓家具作为文化艺术品的附加值却没提高多少。这种情况以前少有人顾及,因为市场高歌猛进时都不愁卖,可一旦遇冷,客人当然会更青睐品位高的家具。如果还像以前跟着惯性跑,不转型升级做高品位的红木家具,企业就再无出路了。
在传统家具产业要素上做文章
文化财富:应怎样实现行业转型?从哪些方面着手转型?
蔡之岳:传统家具产业发展有三要素:材料、款型、工艺,要转型升级,需从这三方面入手。
文化财富:在材料上,产业转型升级有何体现呢?
蔡之岳:从概念上说,红木材料主要指15年前出台的国标5属8类33种原木材料,实际上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也就十来种,就北京市场来说主要就黄、紫、红三种。黄花梨已经一木难求,每市斤卖到一两万元的高价。例如,伍炳亮为了凑齐大料做一件3.6米长的大条案,凑了26年才做出来。紫檀和大红酸枝(交趾黄檀)也已濒危,这两种木材在2013年一通猛涨,就是因为被列入了CITES的二级保护名录。若这些材料都用完了,再想继续做传统硬木家具,就要开发利用新材料,比如现在市场上出现的血檀(染料紫檀)、大叶黄花梨、小叶红檀等。再如白酸枝(巴厘黄檀)、花酸枝(奥氏黄檀),以前极少被采用,如今也多被认可并使用。从昂贵的传统材料转到价格相对低廉的新材料,如果市场认可,转型就有望成功。但未来究竟如何,还得有一个检验的过程。
文化财富:说到传统家具款型,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陈宝光有个说法是,明清家具之后,传统家具可创新的空间有限。他还给出一个数字:这一空间大概不超过20%。你怎么看传统家具在款型方面转型的可能性?
蔡之岳:家具的款型是一个设计问题,怎么看着好怎么设计。而好家具的标准有时就像好诗的标准,诗无达诂,不过人最基本的审美感受是相通的。当前行业最缺乏的就是设计创新。如果谁把明清款式仿得好,就能赢得掌声一片,加之现在市场还是明清款式产品的天下,从业者便会有惰性。但再往后看,等“90后”“00后”“10后”和更年轻的后辈的购买力起来后,他们还会喜欢明清款式的或在明清基础上稍作改良的传统红木家具吗?当代传统家具发展了30年,再过30年,“00后”已是40多岁的中年人,他们成为消费主力,可能大多数还都会有海归背景和全球审美视野,该以什么款型的传统家具满足他们呢?所以,未雨绸缪,在款式上做好转型,不是30年后的事情,而是当下传统家具企业该思考、该做的事情。
在这方面,其实已有企业呈现出设计的自觉,比如年年红家具集团、永琦紫檀珍品馆、合兴(奇典居)家居、宣明典居、上品橼、怀古等传统家具企业。其中,宣明典居设计的“平仄”系列新产品获得了国内国际许多大奖,很受年轻人喜爱。
文化财富:在制作工艺方面转型升级,又需要做哪些文章?
蔡之岳:目前,传统家具工艺对历史遗产继承得比较好,创新的劲头也很足。传统工艺主要指榫卯结构工艺、线型塑造、线脚雕饰以及外观纹饰图案雕饰。中国高型家具诞生后至明代,几乎没有太复杂的雕刻,现在能看到的多是素工,突出特例是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一个明式几型大案,除案面外周身满雕灵芝纹。清代之后重雕家具、镶嵌家具才兴起,这是一种风尚的转化。现在整个行业对工艺的继承十分多元化,各取所需。
文化财富:雕刻工艺塑造着家具的外观形象,在这方面有哪些进步?
蔡之岳:近10年出现了永琦紫檀始创的丝翎檀雕,丰硕红木的光影木雕和宣明典居的笔触还原雕刻手法——对树皮、水波、动植物形体等有了异于传统工艺的全新处理手法,这些新的雕刻技艺出现后得到业内广泛的学习和研究,有极强的生命力,希望这方面的创新有了量的积累后能达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