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资料,仅雍正四年,宫中就先后23次赏出珐琅彩瓷266件,赏赐如此之多,烧制的数量当然一定不少。从清宫档案来看,乾隆三年,乾隆一次就命造办处将填白瓷瓶120件全部烧成珐琅;乾隆七年六月初六,传旨将烧瓷器处所进填白瓷器390件交珐琅处画珐琅用;乾隆十九年十月十八日,宫里收到珐琅瓷器448件。由此可见,在清三代时期,珐琅彩的烧制数量不在少数。
此外,存世量的统计不能光看陈设档案。珐琅彩瓷进宫后一般有4个去处:一是乾清宫收藏;二是各宫殿陈设;三是大部分给膳茶房作实用器,如乾隆五十八年御膳房清点现存乾隆款的珐琅瓷器309件,道光二十三年御膳房现存珐琅瓷器1361件;另外多余的存到瓷库。从这些史料记载的清代珐琅彩的烧制量、使用量来看,现今的存世量应该远不止几百件。
清三代皇帝对瓷器的烧造都倾注了极大心血,乾隆年的瓷器档案中,除频频出现的瓷胎画珐琅或珐琅彩瓷之外,还有一种瓷叫“洋彩”。珐琅彩瓷和洋彩瓷常烧上诗句,珐琅彩瓷往往是古人的诗句,而洋彩往往是乾隆的御制诗,如“御制诗洋红地洋彩轿瓶”“御制诗洋彩四方一同尊”“御制诗洋彩宝月瓶”等,足见洋彩在乾隆皇帝心中的地位。变卖出宫的珐琅彩和洋彩,一般都会被买家精心保护起来,成为传家之宝而流传于世。其实,清代到底烧造了多少件珐琅彩、洋彩瓷,并没有准确的数据记载。从乾隆四十四年清点来看,当时瓷库存瓷507581件,珐琅彩、洋彩可能占其中的20%,大部分珐琅彩、洋彩除自然损坏的、流失海外的,都在中国民间。所以,我的观点是,民间仍有国宝的存在,民间藏家完全有可能收到清代珐琅彩、洋彩瓷精品。姚政【原标题:珐琅彩瓷:官窑中的官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