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河南工艺 >> 收藏与交流 >> 浏览文章

古瓷器收藏之官窑漫谈

2013/9/13 9:44:41 点击数: 【字体:


    有不少朋友在收藏古瓷器的时候,首选为官窑。我敢断言,在全国的瓷器藏家手中,应该是每个人都有几件所谓的“官窑”吧。我问过不少的朋友对官窑的理解,得到的基本上是统一的答案:一是器身上写有官款的;二是做工细致,精美的。官窑瓷器以其精美和稀少确实是瓷器收藏者们的首选。但这里边有个问题,是不是精美的,器身上带有官款的就一定是官窑呢?
  
    要准确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首先弄明白官窑的定义,其次是历代政府对其的管理制度。
  
    官窑自唐,就有两种涵义:一是指供器,二是指官厂。唐宋两代,采取的“官监民烧”制度。烧出的瓷器,“千中选十,十中选一”,献于朝廷。乾隆四十八年本《浮梁县志》有“武德四年,有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献于朝廷,于是诏仲初等暨玉制器进御”。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于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作有《带人进瓷器状》和《答元饶州书》等文章可证明。这说明唐无官窑、民窑之分,官窑贡品是民窑所烧制的精品进贡而来。到了宋朝,由于瓷业的发展,政府为加强管理,特设专门的机构——瓷窑博易务来管理,其行政长官为博易务。《宋史食货志》卷186载:凡州县皆置务,关、镇亦或有之,大则专置官监临,小则令,佐兼领。诸州仍令都督、监押同掌。瓷窑博易务等官职一直延续到南宋时代,“或者谓:博易之务废矣,窑巡之职罢矣,今之不可复古矣。(蒋祈《陶记》)官窑,自宋开始设立,其官窑分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办两类。即所谓的“官窑烧造”。中央政府在京师设立的官窑只是供应皇宫用瓷,产品不得出售。而地方政府办的窑厂生产的产品除部分进贡中央外,主要是服务于其政府机构。但实际情况是,“官窑烧造”远远不能满足各级政府的用瓷数量,还必须强令一些好的民窑厂来烧造,这就是所谓的“下属供奉”、“制样须索”、“任土做贡、”“设官监窑”。这也就是说,我们今天见到的很多所谓的宋的官窑器,有很大的可能就是由民窑生产的。所以两者品质相差应该不大。
  
    到了元代,则采取的是官办官烧,由于官府占据垄断了最好的资源,设局监管,所以官窑在瓷器生产中起了主导的作用,民窑则为从属地位,产品关于官窑甚精,民谣甚粗。这个对于收藏者而言只要确定了确为元代物品,官民易分。
  
    到了明代,采取“官办民烧”。在明天启年前,由于朝廷占据了当时最好的资源和技术力量,生产的瓷器无论哪个方面都远胜于民窑。天启年以后,由于朝廷力量的衰微和各地的农民起义,使朝廷无暇顾及瓷器的生产,垄断的资源和占据的技术力量得以服务民间,民窑得到空前的发展,形成了“官民竟市”的局面,甚至民窑大有超越官窑之势。官窑的生产不得不依赖于民窑的生产,从理论上讲,我们现在见到的很多民天启年后的带官款的产品,有相当多的来自于民窑的生产。
  
    清建立以后,1645年朝廷下令,取消官窑制度,采取官搭民烧制度。朝廷只在好的民窑中搭炉烧造。官窑器占据窑中最好的窑位,烧损要赔偿。这对于民窑来说,仍然是一种厉害的盘剥。但对于前代相比,毕竟很大的进步。对于其宫廷用器,由朝廷的御窑厂烧制。御窑厂烧制的官窑器,只供宫廷,除了帝王赏赐外,即使是最高贵的王亲国戚,也不可能从御窑厂中直接获得。清代满汉贵族所用的各种优质瓷器,一般都来自民窑中的“官古器”。“此镇窑之精美者,统曰官古,式样不一,始于明,选诸质料,精美细润,一如厂官器,可充官用,故亦称官”。此外,稍次于“官古器”的,有“假官故器”及“上古器”。尽管这些都是民窑,但它们供应的对象显然都是地主、官僚。清代的官窑制作,绝大多数为民窑所出。不论是御窑厂的瓷器,还是民窑中的这些“官古器”、“假官古器”、“上古器”等各类细瓷器,都是无数优秀制瓷工匠的智慧结晶。
  
    综上所述,这就要求我们在收藏实践中,首先要弄清楚官窑的概念及其发展线索,再要完整的掌握其内涵和外延,特别是对明清两代的瓷器收藏更是如此,不要一味的追求所谓的官窑而不断的上当,收藏不仅要收藏其经济价值,也更要收藏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以及民族传承的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收藏到收藏的价值! (作者 律海明)【原标题:古瓷器收藏之官窑漫谈】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3-4-1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