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毛村的刀枪剑戟(木玩具)
杨玘屯的咕咕叽叽(泥咕咕)
张宋庄的笸箩簸箕(柳编)
二郎庙的震天动地(鞭炮)
“老百姓的狂欢节,真正的中原民俗文化”
碧霞宫建成后,人们赶正月庙会有两项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即:南山朝顶、东山观景。南山朝顶就是到浮丘山朝拜碧霞元君。
在南山居住的老人王理民介绍,清顺治三年碧霞宫扩建,所占的地皮属千佛寺,佛道两家协商,香火钱一家管理一年。
许愿和还愿,是南山朝顶的重要内容。南山朝顶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求子。“都说大老奶送的娃娃安分持重;二老奶送的娃娃精明伶俐;三老奶送的聪明乖巧。”前来祈福的张女士告诉我们。
东山观景的东山即大伾山。大伾山因处在县城东,人们习惯地称之为东山。
大伾山因禹“东过洛汭,至于大伾”被后人称为“禹贡名山”。《浚县志》载,汉光武帝刘秀曾在大伾山巅筑青坛祭天;魏武帝曹操、唐太宗李世民等君主帝王曾登山揽胜;建安七子之一刘桢作《黎山赋》传世;唐朝王维、宋代范成大等为其吟诗;明思想家王阳明在大伾山上设堂讲学;明书法家王铎留下3篇题记。
浚县古庙会音乐表演中的佛教音乐曲牌有《风入松》、《往生佛》、《锁南枝尾》、《六句赞》、《小开门》等。1957,浚县僧侣组成安阳地区音乐代表团,参加省第二届民间音乐会演,演出了《六句赞》、《风入松》等曲调,受到各界赞扬。
浚县古庙会音乐表演中的道教音乐始于元、盛于明、清有兴衰,常演曲目主要有:《月满天》、《小驻云飞》、《五佛声》等。浚县道教音乐的另一特征是具有地方性。
郑州大学教授高天星称“浚县道教音乐乃民族音乐、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戏曲音乐兼收并蓄,自成一家”。“步虚声”是浚县道教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愿景:走向辉煌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古风传唱薪火相承
“地以人而名贵,人以地而扬名。以民俗带动民俗,以文化推介文化,办好庙会,辐射带动经济发展,把古庙会这一文化名牌挖掘得更加深入”,这是市委、市政府不断探寻的课题。为把民俗文化宣传出去,我市在全国第一个把县级旅游景点的办事处设到了北京。
河南大学教授高有鹏、省民俗协会副会长孟宪明、台湾画家李钦髯等文化名人多次来到浚县考察古庙会的文化内涵,对古庙会这一文化现象进行深刻的诠释。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王群历时12载创作出的有当代清明上河图之称的《正月》,被誉为中国当代人物画的黄钟大吕。目前《正月》的仿真品已成为我省涉外专用礼品。
“我最大的愿望是捏出泥人版的《正月》,设计有2000多个人物,光玩社火的就几十班。我还年轻,肯定能捏成。”22岁的宋庆春是省高级民间艺术人才宋学海的爱徒,喷薄出的是初生牛犊的虎虎朝气。
伴随着宣传推广的效应,“浚县是中原文化圣地,浚县正月古庙会是中国老百姓的狂欢节,这是真正的中原民俗文化”等等盛誉接踵而来。
好酒也需好吆喝,推介初见成效
在以文化推介文化的同时,我市还不断举办活动,通过多种文化载体对古庙会进行宣传——文化旅游节、迎经庆典等文化活动经常举办;
双语大伾山旅游咨询网站和全国45家著名旅游区友情链接;
《大伾神韵》、《古风古韵古庙会》等专题片相继推出;
中央电视台、中国旅游报、河南日报等众多新闻媒体不断宣传;
用二弦、、三弦、大平调、豫剧、曲剧等地方剧种演绎浚县历史名人和传说故事的阳明乐团成功组建;
特色道教音乐被推出……
首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就是在这样的浓厚氛围中应运而生。
有了这样的胆略见识和积极的行动,首届民俗文化节签订了总投资5.13亿元的5个项目;单是80多个品种的民间工艺品的成交额就达3000多万元;参加美食文化展的60多个商户营业收入50余万元。
冷静思考才能走得更远
“正月古庙会和泥咕咕这些民俗风情和民间艺术是浚县文化中的精华,虽然土生土长在浚县,但它却是中原民俗文化的缩影,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祈愿,洋溢着中华民族的情怀。从每年正月古庙会的盛大场面,就可以看出浚县民俗文化强劲的辐射和巨大魅力。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表演艺术和民俗文化是一座有待开发的文化矿藏。”第二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儒商子贡文化高峰论坛筹备组组长马金章对古庙会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从理论上厘清民间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守望民间与建设未来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搞好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现代化的政治文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对于塑造我市的地域文化形象,对于区域文化经济优势的确立和发展,对于增加旅游产业的文化含量,对于利用民间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业、开拓文化市场等,都具有十分独特的潜在价值和作用。”
那传承了千百年的民俗古风,穿透历史的尘封,始终散发着让人迷恋的风韵,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还会继续以其魅惑人心灵的强大力量吸引着人们前来朝圣。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民俗文化节会越办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