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鹤壁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鹤壁

白蛇闹许仙 延伸了一千年的爱情传说

2013/4/16 18:25:58 点击数: 【字体:


    “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中国学者傅惜华先生认为:《白蛇传》故事起源于“距今八百余年前的南宋时期”。但孟繁仁却持不同意见,他认为,《白蛇传》乃是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发源地在河南汤阴(今河南鹤壁市)黑山之麓、淇河之滨的许家沟村。


  许家沟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墨山、大(伽呸右)山,古为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余脉之一。这里峰峦迭嶂,淇水环流,林木茂盛,鸟语花香,环境清幽,亚赛桃源。早在魏、晋时期,左思就在《魏都赋》里记载了“连眉配犊子”的爱情故事传说:“犊子牵黄牛,游息黑山中,时老时少,时好时丑。后与连眉女结合,俱去,人莫能追……”后来这一典故衍化为“白蛇闹许仙”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也由“连眉女”衍变为白蛇。

白蛇闹许仙 延伸了一千年的爱情传说

  “白蛇闹许仙”里的白蛇精,当年曾被许家沟村一位许姓老人从一只黑鹰口中救出性命。这条白蛇为报答许家的救命之恩,嫁给了许家后人牧童许仙。婚后,她经常用草药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变得冷落起来,也使黑鹰转世的“金山寺”长老“法海和尚”大为恼火,决心破坏许仙的婚姻,置“白娘子”于死地。

  于是,引出了人们熟悉的“盗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节。白娘子因为水漫金山而触动胎气,早产生下儿子许仕麟。法海趁机用“金钵”罩住分娩不久的白娘子,将其镇压于南山“雷峰塔”下。通过此事,许仙心灰意冷,便在“雷峰塔”下出家修行,护塔侍子。18年后,许仕麟高中状元,回乡祭祖拜塔,才救出母亲,一家团圆。

  与冯梦龙整理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相比,“白蛇闹许仙”故事更有以下真实、合理之处:“许家沟”因许姓世代居住而得名,至今村里人还把“许”姓称为“老户”。

  牧童许仙是出身于许家沟的“许”姓少年,人物出处和姓名来历,都比《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里的“许仙”更切合生活真实;故事中的“白蛇仙女”是为报答许家祖先的救命之恩,而与牧童许仙成婚,这种“知恩必报”的方式符合中国民众的传统道德,而冯梦龙所写白娘子因向许仙借伞就一见钟情而许身,则显得轻率鲁莽,不符合中国古代民众的生活逻辑;故事中的“法海和尚”,是与许家沟村近在咫尺的“金山寺”寺僧,他与“白蛇仙女”结有前世夙怨,又因“白娘子”施药、看病,导致“金山寺”香火衰微,双方产生了直接的利害冲突,才引起他对许仙婚姻的干预。

  这比起镇江“金山寺”的法海禅师凭空“遥感”到远在五六百里以外的杭州人许仙“中妖”,进而对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许仙、白娘子婚姻进行干预、破坏,更显得符合逻辑。

  此外,“白蛇闹许仙”故事发生的黑山一带,有许家沟村、淇河、青岩绝、“白蛇洞”、“金山寺”、雷峰塔等等,具备了《白蛇传》故事的各项构成因素,是一个浑然天成的统一整体。如白娘子“盗仙草”所去的山东“蓬莱仙岛”,距离不出千里,有“往返自如”之便。而冯梦龙故事则只好“舍近求远”,让“白娘子”和“小青”跑到数千里以外的四川“峨眉山”辛苦奔波一趟;又如“青岩绝”与“金山寺”仅距几里,杭州西湖一带却只有“灵隐寺”而没有“金山寺”,这就使“法海禅师”的出处失去依托,只好从数百里以外、长江岸边的江苏镇江“借庙”敷衍;又据关于杭州“雷峰塔”地宫的挖掘报道:“雷峰塔”原名“黄妃塔”、“王妃塔”,创建于公元975年,乃是吴越国王钱俶为庆贺爱妃黄氏得子所建。与《白蛇传》故事根本无关。

  可见其“雷峰塔”之名,也是由黑山金山寺的“雷峰塔”移植而来,“冯梦龙本”处处显露出“移花接木”、“东拼西凑”、“人为雕琢”的痕迹。

  据载:“金山嘉佑禅寺”创建于北宋·嘉佑(1056—1063)年间,以寺院所在的地名和创建年代而得名。在这一带民间流传的“白蛇闹许仙”故事,当成型于北宋后期。而“白蛇闹许仙”故事向江南一带的播迁,则与金人南侵、宋室南迁有关。宋高宗晚年禅位后,驻跸临安(今浙江杭州)德寿宫中。“喜阅话本”,“命内当日进一帙。当意,则以金钱厚酬”。出于“怀旧”情结,在他“龙兴”之地相州一带民间流传的“白蛇闹许仙”故事色彩奇幻、情节曲折,应是他喜欢聆听的故事之一。这就成为宋、元时期“白蛇传”故事在杭州一带广泛流传的主要原因。

  光阴似箭,倏忽千年,黑山的“金山嘉佑禅寺”目前尚有部分留存。南山头的“雷峰塔”却已坍塌为废墟,而当年白娘子在“青岩绝”修行的“白衣仙洞”至今香火旺盛。(文/孟繁仁)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星岛环球网 2006-01-1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