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文化】
青铜熠熠,甲骨幽幽,美玉灼灼…… 这些溢美之词犹如一个个绚丽的光环,把殷墟妆扮得富丽堂皇,典雅端庄。我们据此陶醉于殷商文明的辉煌灿烂时,往往容易忽略古代人类使用最为普遍的器皿—陶器。其实,殷墟出土的大量陶器和陶片也是殷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价值不可低估。殷商时期,青铜文化虽然步入鼎盛阶段,但是,因为青铜器制作成本较高,做为等级和身份象征的青铜器皿多被王公贵族占有和使用。广大平民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使用最广泛的还是陶器。下列一组数据可以作为佐证:20 世纪30 年代,殷墟出土了“将近25 万块的陶片以及1500 余件可复原的陶器”;1958-1961 年,又出土陶片十几万片,陶容器1000 余件;1969-1977 年,仅陶容器出土就有2014 件。商代的陶器前后差别较大,陶瓷史家们往往把它分成三个时期来介绍。商代早期的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灰陶较夏代为多,有少量红陶、棕陶和白陶,而黑陶、黑衣陶已很少见。商代中期的陶器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最多, 约占同期陶器总数的90% 以上,另有一些夹砂粗红陶、泥质黑皮陶、泥质红陶,白陶的数量占陶器总量的比例仍很小。殷墟出土的陶器应属晚期,仍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最多,另有少量的泥质红陶,白陶得到了高度发展,成为当时占陶器中比例不大却十分名贵、重要的一个陶器品种,此外,还有硬陶和釉陶也很别。白陶是用与高岭土化学成分相近的原料制作,经过1000 多度以上的高温烧成,其质料洁白纯净,品相端庄秀美,纹饰多彩华丽。白陶主要出土于殷墟的大中型墓葬当中,由此也可见其珍贵和稀有。硬陶和釉陶在殷墟的出现代表了殷商制陶业的水平,它们同白陶一样都是用近似于高岭土的原料经高温烧制而成。但从硬度和吸水率的数据测定来看,它们比白陶个更为优质。硬陶的胎质已经接近于瓷器,特别是北方的瓷器,被称为“原始瓷器”。釉陶的制作方法与硬陶相同,色彩则以绿色为主,釉面光亮,有流釉现象,堪称殷商“瓷器”之冠。
陶器的器形主要有:作炊器的鬲、罐、甑,作饮器的爵、觚、杯,作食器用的簋、豆、钵、鼎、作盛器的盆、瓮、大口尊、罐、壶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殷墟还出土了陶质管道和“三通”,表明商代都城的给排水系统已经很发达。殷墟陶器的纹饰仍以绳纹为主,另有一些刻划纹、凹线纹、弦纹、附加堆纹、镂孔等等。在殷墟出土的部分陶器上,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刻制陶文与符号,另外还有极少量的朱书。据专家考证,陶文与符号的内容大体包括数字、方位、人名、族氏、易卦、卜辞以及其他。这些珍稀陶文与符号为研究早期文字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史料,对我们了解殷商时期的社会风俗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殷虚陶器中,有三类特殊陶器。其中白陶为贵族所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