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走进郑州 >> 印象郑州 >> 浏览郑州

巩义康百万庄园400多年的沉寂沧桑

2014/7/9 15:12:09 点击数: 【字体:

  阅读提示:康百万家族,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历史上曾有康大勇、康道平、康鸿猷等十多人被称为“康百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中期的康应魁。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利用清朝朝廷镇压白莲教之机“尽忠发财”,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土地达18万亩,财富无以计数,民间称其“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近是康家田!”胜极一时。康百万靠河运发财,靠土地致富,靠“贡献”得官,多次得到皇帝赏赐,最高时官至三品,数次钦加知府衔。明、清时期,康百万、沈万三、阮子兰被中国民间称为三大“活财神”;民国时期“东刘、西张,中间夹个老康”,是中原的三大巨富之一。

  河南巩义有一个美丽的神话,巍巍邙山脚下,浩浩洛水之畔,坐落着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庄园,庄园整个家族富裕了12代,400多年。我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开启了这次探访之旅,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到了!到了!一座大型堡垒式庄园赫然出现在我眼前,以邙山为筋骨,以洛水为血脉,好一幅沧桑遒劲的山水风景图。庄园始建于明朝晚期,融南方之古朴与北方之粗犷厚重于一体,占地240多亩,重楼叠阁,堡墙高筑。是怎样的家族,建造了这样精深的“王国”,并在这里创造着豫商的财富神话?我静下心来,听她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曲折的故事。

  经商起家

  斑驳的树影和清脆的鸟鸣声伴我踏进康家的商业大本营——栈房区,远至兰州、日本的栈房风貌图、陈列丰富的货样室、金字塔式的管理体系、辨银的银剪、9.99米长的算盘、设计精妙的金银库……历史的沧桑裹挟着智慧的光芒扑面而来。自始祖康守信在洛河边经营店铺、成家立室起,康氏子孙前赴后继,在这里大显身手。六世康绍敬读书致仕,把脉盐业商机,奠定康家基业;十二世康大勇伟略堪钦,打破仕不经商理念,大河行船,商及鲁南;十四世康应魁承前启后,扩大船队,扩建庄园,在险象环生的生意场上南征北战,积聚起万贯家业……虽然无法计算当年有多少黄金白银从这里流过,但庄园镂空的门窗椽檐、雕刻精致的阶石栏杆,无处不显露着她曾经的繁华富有。

  留余治家

  斑驳沉重的黑漆大门,掩映着一条30米长的青石门洞,洞口那若隐若现的神秘光亮,指引着我越过这条时空隧道踏入另一段历史,探寻那青瓦灰墙间四百年浮沉的奥秘。

  主宅区是康家人当年生活居住的场所,分为南北两大院,院院相通又各成系统。走到瞭望台前俯瞰,不由得心旌摇曳,当年康家人就是站在这里,足不出户便能尽览乾坤,林场、木材厂、造船厂、砖瓦厂、遛马场……一切尽收眼底,烟柳碧纱处,亦可见洛河上归帆点点。当年,康家可容纳100多人的太平船就是从这里驶向黄河,而后又满载金银而归。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黄杨木洒金的留余匾道出了康家繁荣昌盛400年的秘诀——留余,令人顿生敬仰。

  徜徉在各个院落,篆书的“端洁退让”、拜月桌底部的“石案铭”、“三上成文”的卫生间,说不完的殷殷期望;藏宝洞幽幽的洞口、百年葡萄树盘区的枝干、耗工1700小时的金丝楠木顶子床,道不尽的浮沉兴亡。

  耕读传家

  南大院,飞檐翘角,青瓦高墙间满目都是身穿官服之人,原来,康家人正和30多位知县商议迎驾慈禧的相关事宜,热闹非凡。

  1900年,慈禧,光绪銮驾由西安回京,途经巩县,由康家独自出资迎驾两宫,康家十七世康建德修御道、建行宫,供奉铺张,极尽奢华,并在慈禧太后走时捐银100万两,慈禧赞道:“不知此地还有百万之富!”此后,“康百万”这个称号就因金口御封而名扬天下。然而,盛极必衰,康家也正因此而逐渐走向没落。

  当繁华散尽,只有墙壁上的“传家宝”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诠释着鼎盛的缘由:“经商结交务存吃亏心,酬酢务存退让心,日用务存节俭心,操持务存感恩心……”

  鸟鸣声再次在耳畔响起,这段历史的缩影深深地藏在了洛水心间,夕阳把邙山剪裁成一幅淡墨侧影,眼前的青堂瓦舍越发显得沉寂沧桑。

  洛水,邙山,鸟鸣,夕阳,喃喃地向世人低诉着一个古老的神话。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河南文化传播网(2014-07-09)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