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出现的一种建筑形式,具有明显宗教特征。
自从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在中华大地上便开始有了塔这种建筑样式。因其有宗教建筑特色,形式多姿多彩,而且高耸庄严,有的已成为郑州的地方性标志。
走近古塔,总惑于它的神秘;走进古塔,却痴于它的神异。时间沧桑了它外在的神韵,而每个人却醉心它内在的底蕴。郑州文化艺术网,开设“寻找古塔”系列专题,以此梳理作为八大古都之一的郑州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进程中的一个个“古塔记忆”。
卧佛寺塔
保护级别:【 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第四批) 】
历史年代:明成化元
地理坐标:位于新郑西关外
现状: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用小青砖和白灰砌筑而成,高15米,基部周长16米。
卧佛寺塔在新郑西关外的洧河东岸,如今已经被民居所包围,如果不走到跟前,很难看到。新郑西关有条街叫卧佛寺街,顺着此街往西走到头,一大片空地中央,就是这座卧佛寺塔。
沿着小路走过去,塔北有一排低矮的小房子,房子前有人在黄纸上写着什么,近前一看,曲曲弯弯像是道家的符一样,根本就看不明白,问他们,吞吞吐吐却不愿说出来。不用说,我们到时是正月十五,估计是在搞一些佛事活动了。看那低矮的房子,有些竟然还是城王殿之类,看来来这里的人,多是来烧香的了。
塔下有一方形塔基,很大,估计是近几年为保护古塔而修建的。古塔上花花绿绿贴着对联,可以看出,如今人们已经把各种信仰融合到了一起。
据说,这里原是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大臣子产祠遗址。寺院则创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唐咸通二年(861年)敕赐兴福院,后又毁。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建寺院,因筑室时得一铜卧佛像,遂改名卧佛寺。后由于战乱,仅存高塔。相关资料显示,此塔高15米。
卧佛寺塔七层六边形塔,外观看保存还算完好。一层西壁嵌一塔铭,细看,上面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后面有成化元年(1465年)四月初八日及一些捐建人的姓名。相传农历四月初八是佛祖的诞生日,后来演变为浴佛节,亦称洗佛节、佛诞节和龙华会。民间也在这一天有放生和吃结缘豆的习俗,在浴佛节前后,还有拜观音求子,以及拜药王等活动,看来,当时选在这一天建造佛塔,也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塔门朝南,可能这天是正月十五,因此在塔门前的供桌上,还摆放着非常丰富的供品,供桌前还有点燃的高香。由此可看,这里虽然也已经没有了寺院,但佛教活动却还并没有断,这方面,比荒凉冷清的凤台寺塔感觉要温暖了许多。
环顾四周,此塔坐落在洧水东岸,在密如蜂房的楼房中间,塔四周还保留大片空地,让人感到很欣慰,也许是各方面都考虑到了寺院的重建重修了吧。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座曾经给人带来丰富精神世界的寺院,会重新修建起来。(王学宾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