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郑州

“武林宗师苌乃周系列”之一 汜水厚土孕育武学大师(2)

2013/12/30 17:54:18 点击数: 【字体:

  苌印昌的文章写得汪洋恣肆,很为人称道,但他的科举之路却很不顺畅,多次应试都没考中。清朝顺治甲午年,年老的苌印昌再次前往开封参加乡试,这一次他得到房考(负责评阅部分卷子的考官)的激赏,极力推荐他为第一名(解元),但主考官却要把他列为第二名。两人争论良久,那位房考大约性格很极端,说道:“此人这科不是解元,下科必是解元!”干脆把他列为副榜第一名。副榜是一种附加榜,相当于“名誉举人”,不能去京城参加会试,仍可参加下届乡试。

  发榜之后,那位房考才知道苌印昌是年老之人,很为自己的冲动后悔,但已没有办法,满怀歉意地“厚赠之”,让他下科再来。

  苌印昌下科再度应试,却仍铩羽而归,不久一病不起。临终前,他特意嘱咐两个儿子:汝辈千万不要因我运数乖蹇放弃学业,子孙后代,拙者种地,稍聪敏的,必须让他们读《五经》,《五经》与《四书》相表里,“汝辈识之”。

  他让人以《四书》为他陪葬,“吾生当乱离,未尝游贤者门,闻大道之要,究义理之极,死当相从诸先生于九原下,质疑辩难也”。

  苌印昌对文化的执著,对他的后代影响深远,他的儿子苌楚裳、苌楚霖都是秀才,五个孙子也都成为秀才,曾孙苌仕周考中进士。经数代人的努力,苌氏遂成为世代书香的汜水望族。

  苌乃周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族中,他是进士苌仕周同父异母的弟弟,排行第三,因此家乡人都叫他苌三,按照当地习惯,后来又以宅第之名尊称他为“苌三宅”。他自幼受到很好的教育,文化素养深厚,二十岁成为秀才,“与兄仕周俱以文名显”,一起参加了县志的编写。但苌乃周另有所好,他十五六岁时,迷上了武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苌乃周的经历,足以证明此话。对武学的莫大兴趣,引领他走上了一条与祖辈截然不同的生活道路,靠着兴趣的指引,他最终成为一代武学大师。

  【“嗜武”成就一代宗师】

  按照王广西先生的研究,武林世家的出现,有一些先决条件,首先是家族经济富裕,至少是衣食无忧,其次是文化积淀深厚,文武双修,才能达到较高的武学境界。如此,这个家族才能数百年精研武学,代有高手,成为中原武林领军人物,推动武术文化的发展和提高。

  汜水苌氏家族恰好为苌乃周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但在他习武之始,却遭到家人的反对。大约在家人看来,习武并不是正途,读书应试取富贵才是康庄大道。来自家族的压力应该十分强大,但苌乃周没有因此放弃,他后来在书中含蓄地忆及此事:“虽先兄(指他的长兄苌仕周)屡训,私爱终难自割。”

  “私爱终难自割”之句言简而意丰,可以看出他是如何不顾一切,冲破阻碍,也可感受到他对武学极深的兴趣,正如他所回忆:“余成童嗜武,读书之暇,他务未遑,专以舞蹈(指武术)为乐。”其沉醉程度,不亚于当年苌印昌之“嗜学”。

  苌乃周爱上武术,与汜水县的人文环境大有关系。

  汜水县历史悠久,汉代时叫成皋县,隋代改名汜水,位于今荥阳市西部,沿虎牢关南北绵延,地域虽然不大,位置却十分重要。这里北有黄河,南为嵩山,其地层层叠叠的黄土塬壁立如长城,构成天然的屏障,唯有一条道路沟通东西,一座关隘坐落路口,成为东西交通的咽喉之地,是为“虎牢关”。古人对这里有诸多的描述:“洪河在下,太室旁依。”“岳渎会险、势尽川陆。”“两崖壁立,一线羊肠,俯侵大河,仰逼要险,有一夫当关,万夫莫近之势。所谓一举足而关天下之轻重,为自古有天下者所必争。”尤其在宋代以前,中国京城常在西安、洛阳,这里更成为战略要地。

  成皋城始筑于战国时期。当时韩国地跨黄河两岸,只有今荥阳一带百十里连接南北,为了维护这个南北通道,韩国东筑荥阳城,西筑成皋城,城下关隘,即是闻名后世的虎牢关。

  楚汉相争之时,成皋成为争夺的要地,双方“大战七十,小战四十”。唐初,李世民曾在此与窦建德大战,击溃其三十万大军,创造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除此之外,这里较小规模的战争不计其数。即便是和平年代,虎牢关也常有驻军。

  由于战乱频仍,为保家计,汜水一带习武之风甚盛。而历史上无数的大将与这方水土结缘,他们在真刀真枪的战场上历练出高超的武艺,很可能通过各种途径积淀下来,使此地渐成武术文化的沃土。正如《汜水县志》所说:“文化于此兴,战争亦于此剧。”

  因古代史籍对民间武术家的忽视,汜水古代武术高手大多没有留下姓名,现在知道最早的高手,是生活在明末的张八。

  据《汜水县志》记载,张八是虎牢关人,自幼学剑,到三十岁左右,练得武艺精通,“刀枪剑戟,糜有不精”,“其神拳二十九法,世无敌者,时称神手张八”。而他的枪术也十分了得,相传是在虎牢关的关帝庙中,得张飞梦中传授。

  当时有个叫刘斯的山东巨寇行劫四十年,屡次打败官兵,遭到三个省的联合追捕,逃到尉氏县,与追兵对峙,立杀六七人,没人敢再上前。正好张八路过,只身直前,指着刘斯的佩剑说:“你也会用这个?!”刘斯大怒,大喝道:“敢跟我较量吗?”于是两人斗在一起,张八以短枪击中刘斯之肘,“手擒之”。还有一次,有个武僧从南方来到汜水,舞动双鞭,令人洒水,身上一点不湿。那和尚拿出百两银子放在地上,“谁来比试,这银子就是他的”。张八拿蓝色染杆前来,待和尚舞动双鞭,瞅个空儿就扎了进去。和尚大惊,佩服地说:“君在汜水,当无盗患。”人们估计,此人正是巨盗。

  张八的故事,在汜水一带广为流传,年幼的苌乃周心向往之,“余幼慕之,冀学一二,即可满志”。此人对苌乃周走上习武之路,应有巨大影响,他幼年所学,基本是张八传下来的功夫。但这时他并没有学到真功夫,“徒以传授无门,东支西吾,劳而罔功,深愧无成”。他学武出自兴趣,一开始并没有遇到名师,有真功夫的人并不多,一般都是会些套路,凭手快力大胜人,对于拳理并没有很深的理解。而有功夫的不一定用心教,或者不善于教,说不出拳理拳义。所以在那时候,想学一身好功夫并不是容易的事。

  好在汜水还有得到了张八真传的人,那就是禹家。汜水一带,有“苌家拳、禹家枪”的说法,两个武林世家曾经齐名。但说起来禹家成名要早得多,他们的祖上,在明末得到了张八的真传,历代相传,至禹让已经五代,《禹氏族谱》记载,“(禹让)精于神枪张八之技,世罕其匹”。后来苌乃周的侄女嫁给了禹让的侄子,两家成了亲家,有记载说,“(乃周)初学于禹让”,“尽得张八之术”。

  大约流传多年的张八枪术已经走了样,或者其术本来就有一些不足,苌乃周开始按照自己对武术的领悟,对其进行全面的修改和整理,使之更利于实战。对于苌乃周来说,一切还都刚刚开始,此后的数十年,他在博大的武术之海中畅游,多次拜师,遍交高手,以其天纵之才,深研细究武学之道,融会易理、医理,创编拳术、剑术、枪术,终成一代大家。□首席记者姚伟文图【原标题:“武林宗师苌乃周系列”之一 汜水厚土孕育武学大师】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2009年08月05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