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过后,新密农民王亚套为筹备当地的城隍庙会忙碌起来。
在新密市老城区,有座颇具特色的城隍庙,已有600多年历史。为了拯救破烂不堪的城隍庙,8年来王亚套节衣缩食,坚持义务保护、修缮城隍庙,先后投入20多万元,成就了一段佳话。
作为全省目前唯一一座基本保持原貌的古城,新密老城区的古建筑比比皆是,“价值不在平遥古城之下”。和王亚套一样,为了保护这些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上百位农民自发地开展了救护行动,有人奔走呼吁,有人动手修缮摇摇欲坠的古建筑,也有人慷慨解囊……
然而,面对日益艰难的古城保护困局,民间保护者的努力,无异于杯水车薪。古城保护难题当如何***?在人们的呼吁下,拟投入巨资推进的新密古城保护开发工作已经启动,一座“中原平遥”古城正呼之欲出。
全省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城
城隍信仰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即使在大都市上海,也有着“不去城隍庙,等于没有到过大上海”的说法,可见城隍庙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封建社会,战乱频发,百姓流离失所,保护城市乡土的城隍神,在人们心中逐渐诞生。城隍神因城市而异,多是在该城市为官或生活过的忠臣廉吏、英雄、道德楷模等,城隍信仰,寄托了人们对英雄圣贤的怀念与崇拜。
新密的城隍神,乃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忠臣良将纪信。
6月5日,记者走进小巷纵横的新密老城,行至西街北侧,一座古香古色的城隍庙出现在眼前,考究的建筑、精美的石刻、精良的工艺,让记者被古代能工巧匠们的高超技艺深深地折服了。
谈起城隍庙的历史,新密市城关镇西街村村民王亚套可谓了如指掌。他说,纪信是汉高祖刘邦麾下的大将,楚汉相争时,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粮草断绝。为保刘邦,纪信穿戴刘邦的装束出东门诈降,刘邦则带数十骑从西门逃走。项羽发现中计后,迁怒于纪信,将其活活烧死。
新密人钦佩纪信忠烈,奉其为城隍。古往今来,每逢农历五月二十八城隍神生日之时,善男信女敲锣打鼓、燃炮焚香祭祀纪信,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久而久之,形成了城隍庙会,热闹非凡。
新密城隍庙的建筑艺术,颇有独到之处。王亚套告诉记者,此庙现存明清建筑93间,戏楼、大殿、后殿、寝殿、厢房等主要建筑保存完整,由南向北按 中轴线对称分布,占地面积4140平方米,规模之大,在全国众多的城隍庙中犹如鹤立鸡群。外地的城隍庙大门多为1孔或3孔门洞,唯有新密的城隍庙是受过皇 封的,所以建成了和皇宫一样规格的5孔砖拱形甬洞,人称“午朝门”,为全国所罕见。
城隍庙中的戏楼,更是匠心独运。王亚套说,此楼是八角楼,戏楼、钟楼、鼓楼三楼合一,建筑结构采用了悬空梁,城隍庙西廊房也是悬空梁结构,既坚固又美观,这在全国的古建筑中都不多见,蕴含高超的建筑智慧。庙里的35通碑刻、十大善与十大恶浮雕等文物,价值都很高。
近年来,众多专家经实地考察后认为,新密城隍庙规模宏大,建筑精巧,保存如此完好的古建筑已为数不多,它对研究我国古建筑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价值。城隍庙及其建筑艺术,先后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城隍庙,只不过是新密古城中众多历史文化遗存之沧海一粟。徜徉在新密古城,不论是古朴的街道、桥梁、槛联匾额、碑刻条石,还是别致的民居装饰、庭院小品、门墩、石柱,都让人恍如置身于历史的时空隧道,丰厚的中原民俗文化韵味扑面而来。
史料记载,密县(新密的前身)老城始建于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距今已有1393年历史。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遗留给新密古城一地“宝贝”。
打开清嘉庆二十二年编修的《密县志》,其记载的自隋代起一直使用的古县衙、隋代城廊,宋代的法海寺、西关瓷窑遗址,元代的文庙,明代的城隍庙、火神庙,清代的桧阳书院、卓君庙、关帝庙、惠政桥等,都能在今天的新密老城中找到踪影。
因老城地下煤炭开采等原因,1979年之后,密县县城政府机关陆续搬迁,在老城西部建立了一座新城,此后,被当地人称之为“老县城”的新密老城 没进行过商业开发,基本保持着明清时代的原貌,现存古建筑群7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多处、古代民居300多处。专家们认为,作为一个封建县城的建筑要 素,新密老城区县衙、民居、街道等旧时建筑格局仍然相对完整,其价值不在著名的山西平遥古城之下。
在全省100多座县城中,新密老城是目前唯一一座保持原貌最好的古城,被誉为“中原平遥”。在考察了新密老城后,省古建筑研究所原所长、古建筑专家张家泰感慨地说:“新密老城古建筑保存之完好,在中原地区乃至全国县城中,都是十分罕见的!”
新密老城中,还有一座全国现存的沿用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封建县级官署衙门——新密古县衙。
记者来到古县衙,只见钟鼓楼、照壁、大门、戒石坊、月台、卷棚、大堂、二堂、三堂等古迹虽历经风雨,却是风韵犹存。接待人员介绍说,从公元 616年开始,这座县衙一直作为隋朝至清朝各个朝代的县衙使用,历经多次修整,形成了占地2.2万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五进院落蔚为壮观。民国至解放后一 段时间,古县衙仍然是当地政府的办公场所。
我国古建筑权威、北京大学古建筑系教授李志荣到此考察后,发出惊叹:“我到过全国多处县衙,新密县衙规模之大令我大开眼界!新密县衙还是国内唯 一的正好建在城市正中心的县衙,建筑方位合理,研究价值极高。这么多具有重大价值的文物古迹,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是绝对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 源!”
遍地宝贝濒临消失
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经受岁月风尘的洗礼后,新密老城的古建筑已是日渐衰老了。
据当地县志记载,新密城隍庙建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如今,春秋更迭,时过境迁,城隍庙中的众多建筑都进入了风烛残年,这让王亚套很是揪心。
城隍庙中原来有一处彩色琉璃影壁,上面绘有二龙戏珠的彩色图案,历史上曾被评为“密县八景”之一。“彩色影壁全国都不多见,曾经是新密人引以为 荣的宝贝,有句顺口溜说‘密县城真可夸,琉璃影壁真豪华’,可惜城隍庙里的琉璃影壁、铁狮子、石坊这些珍贵文物都被毁掉了。”王亚套惋惜地说。
更让王亚套心痛的是,一些人根本不把宝贝当回事。城隍庙曾经被不少人家占据,有人种菜,有人养鸡养兔,年久失修加上人为破坏,庙里的古建筑先后损毁了9间。
新密政府机关迁入新城后,闲置的古县衙也被打入“冷宫”。见无人管理,有人在县衙大堂打煤球,有人扒走门窗、砖瓦盖自家的房子,一些外来讨饭、拾荒者一度在此栖身,到了冬天,有人还拆下县衙的椽子生火取暖。
新密古县衙最引人注目的,当数使用了近1400年的县衙监狱。解放后,该监狱仍作为当地看守所,一直使用到2003年,这座监狱由此创造了全国监狱使用之最,堪称世界监狱史上的一大奇迹,当地人欲据此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新密县衙监狱基本保持着古代青砖蓝瓦木结构的牢房原貌,省文物局原局长、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杨焕成考察后指出:“全国其他地方如内乡、叶县的古 县衙监狱,大部分已经不存在了,现有建筑都是后来恢复的。新密古县衙监狱的建筑物基本保存完好,可以说是古县衙的特色之一,它对于全面研究古代衙署建筑,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去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新密古县衙发现了地牢、水牢等神秘的地下建筑。令人遗憾的是,上个世纪90年代,水牢的那处宅院被房管部门卖给个人建房子,挖地基时,曾挖出了水牢遗迹。由于缺乏文物保护意识,水牢遗迹当时并未被发掘出来,而是填土在上面盖上了房子。
在新密古城,同样命运堪忧的还有千年古刹法海寺,其建筑及寺内碑刻、玉石塔多被毁坏,寺院破败不堪;由于无人管理,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桧阳书院任凭野草疯长,这座新密仅存的书院几乎被荒草掩盖;孔庙大殿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坍塌了大片……
拯救古城民间在行动
为了抢救、保护600多岁的城隍庙遗迹,1994年3月26日,当地群众成立了民间文物保护组织“城隍庙管委会”。
2001年,古道热肠的王亚套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多年来,他带领一些不忍心看到城隍庙遗迹倒塌的村民,对破旧的城隍庙义务进行保护。
在王亚套等人的努力下,城隍庙里的住户搬走了,部分危房得到了修缮,吸引了周边及山东、安徽、上海等地的香客纷至沓来。
然而,保护古建筑耗资巨大,经测算,全面修缮城隍庙需要两千多万元,王亚套说,几年来除了零星捐资,他也举债投入了20多万元,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他只得节衣缩食,乃至远赴甘肃打工,但仍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新密城隍庙有一大特色项目,后殿的城隍塑像地下暗藏机关,香客踩中了与机关相连的地砖,躺在卧榻上的城隍就会“坐”起来,一些不明就里的人曾受 到惊吓。王亚套经过研究,将这种地下机关改成了电动装置,香客祭拜时,躺着的城隍塑像会缓缓直起身子,香客站起来,城隍塑像又仰卧在床上。
由于缺乏资金,电动机关最近出了故障无法维修,摇摇欲坠的悬空梁也只好用砖支撑着。“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再不珍惜就要被糟蹋完了!”说到伤心处,王亚套猛地扯过一条毛巾擦拭着眼角,郗歔不已……
与城隍庙一墙之隔的法海寺创建于北宋年间,寺名为宋真宗所赐。历经千年之后,法海寺几经损毁,岌岌可危。
“如果我们这代人不去修复,下辈人就可能将法海寺忘掉!”看到法海寺的凄凉境况,老城西街村民王得位坐不住了,2006年,他和其他9位村民成立了一个保护法海寺的“组委会”,号召群众捐款重修法海寺。
在文物部门指导下,老城居民首先对法海寺山门和大殿“修旧如旧”。为节省开支,妇孺老翁齐上阵,搬砖和泥这类活儿都是群众自己干,干完活回自己家吃饭。修缮工程先后花费6万多元,全是群众捐资。
和法海寺一样,新密老城的火神庙、关帝庙等众多古建筑,都是靠民间力量保存下来的。
据新密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人士介绍,该所的办公经费每年不足万元,修缮文物经费匮乏,而民间力量,已成为保护新密老城的生力军。目前新密老城区已发展文物保护员120余名,发现破坏古建筑的情况文物保护员会及时阻止,并向文物管理部门报告。
2002年,老城南街退休干部马根和老伴李萍说服子女,拿出10余万元积蓄修缮古县衙,又先后借债10余万元。在马根夫妇带动下,当地36位老 人也积极献计出力,他们年龄最大的84岁,小的58岁。为修缮古县衙,老人们四处收集古砖瓦,还当起了搬运工,从县衙中清理出上千拖拉机垃圾。
如今,新密古县衙又恢复了昔日亭、台、楼、阁、榭、桥、坊、池齐全的建筑格局,布展了封建社会的酷刑刑具、刑罚泥塑和新密古今名人资料等,被誉为“华夏第一衙”。
“中原平遥”呼之欲出
显而易见,历史文化厚重的古城,是新密的宝贵财富,但仅靠民间力量保护是远远不够的。新密古城保护困局如何破题求解?这个问题引起了新密市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今年2月21日,新密市邀请20多位全国知名旅游策划专家,为新密古城如何保护开发把脉问诊、建言献策。专家们认为,新密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 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融古代官署文化、市井文化、宗教文化、风水文化为一体,汇隋、唐、宋、元、明、清、民国七代建筑精华于一身,具有巨大的旅游 开发潜力。
河南古建筑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牛宁建议,新密老城古建筑主体基本存在,恢复原貌的任务不大,以省内独具特色的古城历史建筑为载体,以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内涵,可以将其打造成为新密市的龙头旅游产品。
古城保护开发已被列为新密市的重点工程。日前,新密市成立古城建设指挥部,计划投资5亿元,对老城区进行整体保护性修复开发,新密市委书记王铁良明确要求,“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好”。
按照规划,新密古城将分设观赏、朝觐、小憩、娱乐、美食、购物、客栈七大功能区,新增明清商业步行街、古城牌坊、钟鼓楼广场等60多个景点,将来,游客不仅可以充分领略古城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特色鲜明的中原民俗文化,收藏新密特色纪念品,还可欣赏古代县试、县官出巡、法海寺朝暮课诵、城隍出巡等特色文化表演。
不久,“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新密古城将以靓丽的身姿出现在世人面前。(原标题:新密千年古城的保护:拯救古城民间在行动)
来源:郑州日报 作者:余英茂 2009-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