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郑州特产 >> 特产与品牌 >> 浏览郑州

跨越万水千山河南送来“摇钱树” 老家河南新郑的枣苗落户新疆若羌,带动各族群众致富,拉近兄弟姐妹情

2016/5/23 10:05:33 点击数: 【字体:

 
跨越万水千山河南送来“摇钱树”  老家河南新郑的枣苗落户新疆若羌,带动各族群众致富,拉近兄弟姐妹情
 
阿布都热台曼·买买提家院里的枣树
 
跨越万水千山河南送来“摇钱树”  老家河南新郑的枣苗落户新疆若羌,带动各族群众致富,拉近兄弟姐妹情
 
宋礼请大家品尝自家种的红枣。
 
跨越万水千山河南送来“摇钱树”  老家河南新郑的枣苗落户新疆若羌,带动各族群众致富,拉近兄弟姐妹情
 
孙文奇在修剪枣树。
 
    天空蔚蓝,阳光炙热,5月下旬,新疆若羌县正值枣花怒放时,道路两边高耸的白杨树后,一棵棵枣树连线成片,花儿满枝。
 
    而这些枣树,几乎都是从河南新郑不远万里落户而来,“枣名远扬”让原来的贫困县生机勃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7年位居西部十二省区市首位。
 
    起源于河南的红枣,为何与这片土地结缘?这背后,是大爱河南产业援疆、精准扶贫的新路子,是各民族群众之间愈发深厚的情谊。
 
    红枣缘
 
    64岁河南红枣专家成为新疆若羌常客
 
    5月22日上午,若羌县郊,好想你枣业实验基地,64岁的孙文奇和多名技术工人一起,在枣树林里忙碌着。
 
    老家河南新郑的孙文奇,20多年来,一次次到新疆。从3月初枣树发芽,到10月底枣树成熟,一年中大半时间,他都守在新疆。皮肤晒成古铜色,习惯了这里的干旱和昼夜温差,习惯了当地汉族、维吾尔族枣农的讨教,习惯了手抓饭、炒拉条的味道。
 
    孙文奇曾是新郑市枣树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如今是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红枣基地的技术总工。
 
    “这里很多农民原来习惯了种棉花、小麦,起初政府部门鼓励大家种红枣,老百姓心里没底,不知道咋管理,也担心卖不出去。”孙文奇说,于是,他作为红枣专业技术人员,受邀来传授枣树科学管理技术,看到若羌在推广红枣种植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不断攀升,他由衷欣慰。
 
    孙文奇和这片土地结缘的背后,也伴随着新郑红枣和新疆的缘分。
 
    早些年,从河南新郑到新疆摘棉花的人返回老家时,带回了一些若羌县小枣,被“红枣司令”石聚彬发现后,萌发了把新郑灰枣与新疆红枣嫁接的想法。此时,若羌县政府部门在看到当地农民种植苹果等尝试失败后,也在探索新的富农之路。带有豫新两地情谊的红枣,成了大家的共同选择。
 
    之后,每年都有大量的灰枣树苗,从河南到新疆落户,成功嫁接栽种的楼兰红枣,品质比原产地进一步提升,皮薄肉厚、清甜爽口、蜚声国内外。
 
    与此同时,好想你除了通过培训技术之外,还通过建设基地、合同订购、培育市场、稳定价格、延伸产业等,带动红枣种植从若羌扩展到南疆更大区域,带动了当地各民族老百姓走上致富之路。
 
    红枣乐
 
    第一次卖红枣挣到3万元他激动得揣身上一个月
 
    “来来来,大家尝尝我们家的枣。”吾塔木乡,69岁的枣农宋礼,从屋里端出一盘大红枣,热情招待来客。一楼客厅里,挂满他参加多个重要活动的大照片,屋里还摆放着“若羌县十星级和谐文明平安家庭”的奖杯。
 
    “种红枣后,我们的生活水平早就超过小康了。”宋礼脸上幸福满满,客厅鱼缸里鱼儿欢游,院墙内外、窗台上,花木葱郁茁壮。
 
    当初开始种红枣,确实需要勇气。他回忆说,2001年,若羌县大力发展红枣产业时,很多农民心里没底,“你不用管别人,种植红枣,有规模了,肯定行。”听了在乌鲁木齐工作的大儿子的话,他把家里的地全部种上了枣树。
 
    2003年枣树嫁接后,2005年,宋礼当年卖红枣收入3万元。“第一次挣到这么多钱,我把3万块钱揣在身上,整整揣了一个月。”当年的惊喜,如今依然让他湿了眼眶,曾经穷得连孩子几十元的救命钱都没有的他,曾以为这些钱“八辈子都挣不到”。
 
    更多的惊喜在后面。家里的红枣收入越来越多,如今,他种植红枣平均年收入达到40万元。土坯房变成了两层楼,小轿车、电动车、拖拉机如今都应有尽有,家里还在县城买了一套住房和一套门面房。每年,宋礼还通过爱心捐款、帮扶村里贫困老人等方式,传递爱心。
 
    红枣情
 
    枣树变“摇钱树”离不开不远万里的帮扶
 
    在若羌县,像宋礼一样因为种红枣致富的枣农,还有很多。
 
    吾塔木乡依格孜吾斯塘村维吾尔族枣农阿布都热台曼·买买提,家里有一棵20多年的枣树,他没想到,当初种这棵树只想美化院子,如今,大规模种植,让枣树成了“摇钱树”。
 
    据他介绍,自己家现在种了17亩枣树,去年收入33万元。他所在村子的绝大多数红枣,都被“好想你”收购。如今,一家人在盖起新房后,也在县城买了116平方米的新房。
 
    “感谢教我们枣树科学管理技术的专家。”34岁的木天力莆·艾麦提是村民组长,他清楚地记得,村民们排着队前去学习种植技术的场面。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之前红枣产量每亩二三百公斤,如今达到八九百公斤,有的甚至上千公斤。
 
    在这方面,孙文奇有同感。他说,科学种植,体现在剪枝、抹芽、摘新、环割、施肥等多个环节,施肥离树根多远,如何修剪让枣树越长越“开张”,多结枣……都有大学问。
 
    多年来,孙文奇培训过不计其数的当地枣农。不少心怀感恩的枣农和他成为朋友。
 
    红枣路
 
    “连心枣”推动经济发展更增进了各民族群众间的友谊
 
    小红枣,大产业,民富村强精神旺。
 
    知礼仪,感党恩,团结稳定人心齐。
 
    在若羌县铁干里克镇果勒吾斯塘村道德礼堂,刚入大厅,映入眼帘的是枝头挂满红枣的枣园大幅图像,上方大红字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河南新郑红枣到新疆安家,成为富民的摇钱树,其实,也为河南新郑红枣找到更好的新家。”在孙文奇看来,这些远道而来的枣树,像一个远走高飞的孩子,集河南、新疆两地关爱于一身。
 
    “若羌红枣能有今天,除了我们当地政府部门的努力,河南力量功不可没。”昨天下午,在若羌县党政办公楼四楼会议室举行的座谈会上,若羌县林业顾问张文新如是说。
 
    他表示,起初,若羌县的红枣种植是零零星星,河南力量来了之后,在技术支持、精细管理、扩大规模等方面,帮助非常大。
 
    其间,还专门成立了少数民族红枣技术服务队,深入到田间地头去指导,红枣专家孙文奇,几乎若羌县的每个村都走到过,“老百姓见了,都会亲切地说:哦,河南专家又来了!”
 
    此外,随着好想你等企业入驻若羌,收购枣农的红枣,2008年,在若羌建了红枣加工分厂,进一步提升枣农积极性。
 
    “通过红枣种植,各民族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社会氛围也更加和谐稳定。”简小东把从河南新郑引进、在若羌土地上成为摇钱树的红枣,称为“连心枣”,折射着豫新各民族兄弟姐妹日渐深厚的情谊。
 
    若羌县:自然条件虽恶劣恰巧适合种红枣
 
    若羌地处新疆东南部,位于新疆、西藏、青海和甘肃的交界处,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县,不论是在古丝绸之路,还是在当前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都占据重要位置。
 
    据若羌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简小东介绍,若羌县有耕地30.5万亩,总人口6.2万人,有维吾尔族、汉族、回族、东乡族等19个民族。从2001年开始,县委、县政府积极推动红枣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县红枣种植面积已达22.8万亩,该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万余元,连续7年位居西部12省区市首位。
 
    若羌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局局长罗天鹏表示,若羌县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每年沙尘天气多达100多天,年均降雨量仅为35毫米,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而枣树刚好是喜光、抗旱、抗风沙的树种,萌芽晚,刚好能错开若羌4月的大风沙尘天气,昼夜温差大、降雨稀少等独特的气象条件,让红枣色红、糖高、皮薄肉厚。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郑州市政府(2016-05-21)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五一”左右 中牟礼品西瓜上市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