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陈谟林:为了红枣的丰收

2014/1/8 10:09:07 点击数: 【字体:

陈谟林:为了红枣的丰收


    陈谟林,男,1966年9月出生,硕士,高级工程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先后担任新郑市红枣科学研究院技术推广站站长、科研开发中心副主任、栽培研究室主任、植保研究室主任等职,被誉为“新郑枣树栽培技艺及砑枣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任新郑市红枣科学研究院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陈谟林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新郑市枣树科学研究所(枣科院前身)从事枣树科研与技术推广工作.1988年定为技术员,1992年被评为助理工程师,1993年8月至1994年3月在日本国佐贺县果树试验场落叶果树实验室研修,1995年破格晋升为工程师,2008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共参加完成枣树科研项目十项,其中“枣缩果病及防治技术研究”“氧氰乳油研究”“枣归圃育苗生物学原理及应用研究”“稀土在枣树上生理效应研究”“枣树主要害虫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中华枣文化研究”等六项均获省地级科技进步奖,尤其是由本人主持的“枣树焦叶病及防治技术研究”获九四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其间,共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余篇。作为副主编同国内枣树专家学者共同编著并正式出版了《中国枣树学概论》,《枣树病虫害防治》,《枣树实用新技术》等枣树丛书三册。又合作编篡出版了《中华枣文化大观》、《灰枣高产栽培》等枣树专著,并先后荣获“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河南省青年星火带头人”、“郑州市青年优秀科技人才”、“郑州市优秀青年专家”、“新郑市第三、第四、第六、第七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等称号,2005年12月荣获“河南省第八届青年科技奖”,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

    立足科研   勇于攻关

    枣树科研是艰辛的,但却充满着探索的乐趣。初到枣科所,陈谟林只是一名助手、试验员,跟主持课题的指导老师研究枣缩果病。他大胆地提出连专家们都想不到的新思路、新见解,令大家刮目相看。所里派陈谟林去北京中国科学院取枣缩果病菌种,回新郑作接种试验。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当天去当天回,近二十五小时他就从北京到新郑跑了一个往返。当时正值大中专学生返校,火车上挤得只要有个站的地方就不错了。等他把菌种交到主持人,自己才发现双腿由于久站而出现严重浮肿。大家都劝他好好休息,可陈谟林执拗地参加了接种试验,不肯放过这一学习的机会。

    渐渐地,陈谟林已成为科研战线的一员强将。在枣树焦叶病的课题中,还不到三十岁的陈谟林已是第一主持人了,主笔撰写课题总体方案,组织两省三市十多个单位科技人员攻关。他不分昼夜寒暑,在枣林实验室之间穿梭,同国内高水平专家一起,从事枣树焦叶病原菌分离、生化分析、电子显微镜观察工作。为了保证科研进度,他的工作日程没有休息日。当时,市枣科所在孟庄镇,距他县城的家仅二十五公里,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经常是在单位、实验室、试验场一待就是一两个月。所幸妻子理解他对枣树科研的那份执著,默默承担着一切家务,为他解除后了顾之忧。

    枣树的两个老大难病害,终于在课题组专家协同下,预期完成了攻关项目,并顺利通过了原林业部河南省科委联合主持的技术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两项科研成果,分别填补了我国枣树病害防治的两项空白。这两项成果不仅具有重大学术价值,而且解决了枣树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因此,双双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枣树主要害虫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中,枣龟蜡介壳虫无公害防治成了难题,陈谟林为了找到既不污染环境、无残留,防效又好的药剂,彻夜查阅资料,拜访有关专家,做了数十种药剂筛选试验,终于发现15%蓖麻油选盐碱乳油对此害虫疗效甚佳,且对枣花、果没有副作用,填补了枣龟蜡介壳虫无公害防治的空白,为“枣树主要害虫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顺利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奠定了基础,最终获1999年河南省星火三等奖。陈谟林主持的“新垦易生物有机肥在枣树上应用研究”主要利用生物有机菌酶肥和枣树生理必需的活性物质相结合,开发出枣树专用叶面肥,并探明了枣树喷施“新垦易”后作用机理,从而为使用新垦易提高枣树坐果率、减轻生理落果、增加单果重找到了理论依据,枣树在花期、生理落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新垦易后,鲜枣含糖量可提高2-3%,平均增产15%以上,该项目于2006年获郑州市科技进部三等奖。参加完成的“中华枣文化研究”是国内首例系统研究枣文化的软科学成果,2004年通过技术鉴定。主持完成“新郑红1号”灰枣新品种选育,选育出了个大均匀、商品性高、口感好、适应性强、优质丰产的“新郑红1号”,是目前最优的制干、鲜食兼用品种,推广面积达三万亩以上,于 2007年元月通过河南省林木品种委员会审定。

    立足生产      狠抓推广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推广是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主要手段,在科研的同时,积极投身技术推广工作,并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完善科研的不足。新郑枣区拥有枣树面积十八万亩,涉及有新郑八个乡镇,中牟两个乡镇及郑州一个区,通过技术承包、现场咨询、印发资料、技术培训、送药下乡的活动,利用广播、电视讲座、墙报简报、现场培训等各种形式,把枣树管理新技术传授到千家万户,使科研新成果、新技术得到广泛普及,有效解决了科技转化、技术棚架问题。同时在新技术应用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并再次进行攻关,直至问题完善解决,枣缩果病防治一直是新郑乃至全国各大枣区枣树生产的一大难题,虽然该项目研究已获奖励,各地对该病也均有研究报道,但防止效果均不理想,任现职以来一直在生产第一线从事该病防治研究与推广,市场上找不到针对该病的理想杀菌剂,陈谟林就从植株抗病机理方面入手,筛选对该病具有抑制作用有效制剂加以改进,反复试验配方,最终研制出对该病具有强抑制作用的制剂——枣丰宝,通过与有效杀菌剂结合进行的正交试验结果看,该病防效可达95%以上,通过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新郑大枣品质,促使新郑大枣生产得以良性发展。随着大气污染严重、枣树生产中激素滥用,枣树正常的生理生长条件受到了一定破坏,造成内源激素严重失调,出现了座果不良、落果严重、果实畸形、病害泛滥等现象,在花期花而无蜜、花盘干燥,就是内源激素失调的具体表现之一,严重制约了大枣生产的良性发展。为了攻克这一难题,十数年如一日在枣树生产季节穿梭于枣林间,拜访有经验枣农、观察枣树器官发育情况,寻找根源,试验药剂,最终研制出了枣树专用内源激素平衡调节剂——防落抗缩宁。2005年孟庄镇常口村常九林在其承包枣树上应用该调节剂,在80%枣农户严重减产年份下,所承包枣树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2006年继续使用,年产又超过2005年。

    1998年陈谟林负责新郑孟庄镇六万亩大枣技术承包,带领有关技术人员发放技术资料五千余份,召开大小技术培训会五十余场次,致使1998、1999、2000年孟庄镇大枣产量连续三年递增20%创历史新高。2000年以来,新郑乃至全国受山东影响掀起了沾化冬枣热,发展冬枣极为迅猛,但技术力量却极为薄弱。沾化冬枣虽然以其晚熟、鲜食口感上乘,独领鲜食品种之冠,但技术含量及栽培措施较为繁琐,尤其异地栽培,气候、地理条件同冬枣原产地山东均有差异,技术环节稍有差错,就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新郑栽植农户近几年就在这方面在了大跟头,冬枣发展势头停止,有的农户已失去信心开始毁树换接其他品种。在对沾化冬枣研究基础上,自2005年对新郑境内的机场冬枣园、裴大户寨冬枣园进行了技术扶持,机场冬枣园十亩地获利近六万元,2006年裴大户寨二十亩地获利十五万元,于2006年十月又接手了新郑八千乡梅合村百余亩冬枣基地技术管理任务,通过科学管理,挂果良好,长势喜人,受到周围群众一致赞誉,从此打破了冬枣不适应新郑栽培的谣传,为冬枣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而也证明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作为新郑红枣管理协会常务理事,具体负责技术推广与会员培训,除了定期不定期对会员进行新技术培训、为周围枣农提供服务外,还提倡并带领他们走出新郑,服务外地大枣生,不仅使他们技术得到有效利用,增加了自身收入,也促进了当地枣产业发展,为科技推广培养了一批生活在枣农中间的、不拿工资的技术队伍。

    随着中西部大开发的强劲势头,近几年,不但新郑灰枣在新疆得到了迅猛发展,新郑境内以好想你为龙头的枣加工企业也独领风骚,成为中国枣制品加工行业排头兵。而随之而来的因技术力量欠缺,枣农为追求产量,忽略品质的管理弊端渐渐显露出来,看着一颗颗红艳艳的大枣,望着一排排林立的加工厂房及先进的枣加工设备,陈谟林又开始了新的思考……【原标题:为了红枣的丰收  新郑市第七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陈谟林】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新郑市人才工作网 2011-12-1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