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洛阳心意拳代表队在1998年河南省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进行集体表演。 (资料图片)
②日本《武术》杂志封面刊登洛阳心意拳第七代传人孙友恒表演的“虎扑双推掌”。 (资料图片)
洛阳心意六合拳走入近代和当代,呈现出传承多元化的可喜景象,不但有回族弟子,也有汉族和其他民族弟子。德高望重的马梦乐大师授徒颇多,其中出类拔萃者有金赖、孙顺福、马应照、马杰山、夏志臣、金黑彦等。当代拳师马宏宪、夏左周、马世贤、孙友恒等也为洛阳心意拳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
写到洛阳心意拳近代继承人时,记者有幸看到了第五代名师马梦乐的碑文。这篇碑文由洛阳民俗学者寇北锁先生撰写。开篇写道:“公讳梦乐,回族,洛阳塔湾村人。父名全中,皮匠为业。兄梦新、梦林,弟梦虎。守土务农,家仅薄田三亩,破窑一孔。”
从这些文字来看,马梦乐出身寒苦,幼时家庭困难。正因如此,他从小就很懂事,习武健身,自强不息。他生于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15岁时师从洛阳心意拳第四代传人刘万义,善学善悟,进步很快,深得刘万义喜爱。为了不耽误他学拳,刘万义每次外出不在洛阳时,都要委托马梅虎先生传带马梦乐,所以马梦乐得到了两位大师的指点,20岁时已把拳法练至炉火纯青的境界。
一日,灵宝虢州街来了一个马戏班,准备搭台演出,挣点儿辛苦钱。当地有一个姓王的地头蛇,惯使拳棒,蛮横霸道,手下有一帮泼皮无赖。这日他带着手下在街头闲逛,正遇见马戏班开场表演。姓王的不由分说,上前就让马戏班交出十两银子。
这是首场演出,马戏班哪里会有现钱?班主说:现在确实没钱,请您宽限三两日,到时候一定奉上。姓王的哪肯允许,抄起一根长棒,把马戏班所用道具一并打碎,喝令马戏班立即离开虢州街,从此不得来此演出。
班主又气又恨,街上百姓也替他鸣不平,但迫于无奈,大家只好帮助马戏班的人收拾行装。正装车时,班主突然想起了洛阳拳师刘万义,两人过去有过交往,他素知刘万义为人正直,不会见死不救。于是他急来洛阳求救。当他赶到塔湾村的时候,正遇上马梦乐向师父刘万义学拳。听了马戏班班主的哭诉,马梦乐怒不可遏,自告奋勇,立即随班主赶往灵宝。
及至灵宝虢州街,马梦乐径直来到地头蛇的住处,只见院中有两个人正在练武。他自报家门,说明来意,好言对那姓王的说:“如缺钱用,愿奉薄资,望你手下留情,放过马戏班,我愿为你们说和。”不料对方蛮横地说:“别说你来,就是你的师父来了,又能把我怎样?快快爬回洛阳!”他令院中那两个练武者与马梦乐交手。
马梦乐冷笑道:“院子里动手,势必惊动乡邻,不很雅观。再说这院子也太大了,交起手来败家要跑,胜家还得去追,岂不费事?不如到窑洞内交手为好。”对方一想:窑洞中地方狭小,三个打一个,马梦乐难以施展功夫。于是他叫人把窑中杂物收拾干净,搬来两条长凳,那两人分坐在窑洞口两旁,姓王的站在窑洞中间叫阵。
只见马梦乐一个箭步跳到窑中,谁知窑洞中光线较暗,他突然进入,眼前模糊,视物不清。这时,他只听得窑洞口有“呼呼”的风声,原来是长凳上的人突然双双举凳,朝着他的后脑勺打来。
不好!马梦乐一闪,持凳人打空了,身体前倾,挤成一团。马梦乐不管他俩,缩身前纵,一招“黑狗吃屎”,先把姓王的双腿打折,接着又把那两人制服。整个过程快如闪电,对方还没看清马梦乐的招数,就一个个被脱去鞋子。三人认输,赤脚呆在窑中,连声说“再也不敢了”。马梦乐把三双鞋子一并裹了,大步流星地来到马戏班,把鞋子往地上一撂,说:“拿下了,你等随我离开这里吧。”随后他护送马戏班走出灵宝。
马梦乐性格爽朗,胸襟开阔,在洛阳声誉绝佳,凡败在他手下的好汉,只要为人正道,认输后欲和他修好,他都不计前嫌,欣然与其结为朋友,颇具大师风范。
二
马梦乐的碑文中还写道:“公崇尚武德,择善收徒。出类拔萃者有金赖、夏志臣、孙顺福、金黑彦、马应照、马杰山、金跃堂、马利彦、海会同等。”从以上文字可以看出,心意拳越往后授徒越多,拳师蔚为大观。
其中有个人叫孙福生,祖居东关大街,活动于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他曾在西安打擂获胜,后在洛阳东关开了一爿饭店。一天,一个西安卖艺人在饭店门口设场,炫耀武功。孙福生出来和他比武,刚交手时,他并不在意,熟料卖艺人向他的致命处打来,他才警觉对方下手挺狠,于是用双臂一挡,对方连连后退。他余势未收,顺便一跃,飞上房顶,卖艺人连连惊叹,心悦诚服。孙福生传承有序,身后有不少弟子,代代绵延,使得这一门弟子好手频出,至今仍活跃于洛阳武术界。
孙顺福生于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20岁时已练得一身好功夫。这一年,驻洛国民党88师即将开往抗日前线。为提高将士的格斗本领,师长在洛阳寻求武师,以训练部队官兵。部队聘请国术馆的王教练设擂,一直打了6天,来应战的无人能胜,后来孙顺福打擂成功,遂到部队教拳术和刀术。这在前篇已有叙述。
金黑彦生于1921年,他天资聪慧,学拳一点就通,颇得老师喜欢。《洛阳回族志》上有这样的记载:“马梦乐曾向弟子夸赞金黑彦:‘黑彦身轻灵巧无比,简直赛似猿猴,头猛,肩勇,手狠,脚疾,无一处不妙,实为心意拳之大幸!’。”寇北锁先生在他的《心意六合拳源远流长》一文中写道:“经过十几年的磨炼,金黑彦继承了心意拳原始拳法,使心意拳不失真传。他传徒授艺极其认真,要求严格,总是把所学拳法及套路正确地传授于徒。心意拳能够正确流传至今,金黑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的功绩将永载心意拳史册。1986年,金黑彦因病去世,享年65岁。”
寇先生告诉记者:金黑彦的徒弟有马宏宪、马胜利等。马宏宪如今仍在洛阳,他得了金黑彦的真传,尤其学到了“百花点将”绝技。
马宏宪先生今年70多岁,精神很好,说话声调温和。他告诉记者,金黑彦打起“百花点将”来迅捷有力、干脆利落,决不拖泥带水,而且动作多,实战时对手不好抓住他。
综观这一代传人,其特点是授徒多,每个人的弟子中都有佼佼者。而这些新时代的拳师,已意识到洛阳心意拳面临革新,必须与时俱进、向外拓展,以把洛阳武林的这朵奇葩传播出去。其中第七代拳师孙友恒,在宣传洛阳心意拳方面尤为突出。
三
孙友恒,回族,今年56岁。他练拳注重博采众长,主要从师于孙顺福、马杰山。记者曾多次见到他在洛浦公园带领学员练拳,他分段演示,干脆利落,时而“白蛇吐芯”,时而“野马盘槽”,左冲右突,威风八面。招数使到酣畅淋漓处,他眼中光芒四射,拳头呼呼生风,让人啧啧称叹。
孙友恒说: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武术的兴趣逐渐减少了,又忙于工作和生计,迷恋学武的人并不多,所以习练洛阳心意拳的最多只有百十人,大部分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大多从事餐饮业和商贸业。而能坚持天天“蹦拳”的人越来越少了,加上过去有不许公开练拳的规定,导致各派之间封闭保守,相互交流较少。即使是洛阳人,知道该拳源流和特点的也很少。
为使这一武林奇葩走出洛阳,他多年来奔走呼吁,广为宣传,一方面整理材料、发表文章,让更多的人知道洛阳心意拳;一方面坚持练拳,延续发展,带领弟子参加各种比赛(如图①)。
据《洛阳市志》第17卷记载:1985年,洛阳市少数民族武术学院成立,校址设在郊区塔西回小,由洛阳心意拳拳师孙遂亮、省少数民族运动会摔跤亚军马德运等人任教练,招收一些年轻学员,传授心意拳和其他运动项目。1989年,马宏宪、马胜利、马德运等创办洛阳心意拳武馆,学员最多时达到40人。接着,洛阳瀍河心意拳研究会在东关回民小学宣告成立,此后在挖掘整理拳派资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由于财力不足,研究会工作经常面临困难。即使如此,一些拳师还是凭着热情在竭力维持协会工作,每次组织活动和外出参观时,纷纷慷慨解囊,服装费、路费等活动经费都自掏腰包。
1990年,日本《武术》杂志季刊以孙友恒大幅照片做封面(如图②),用了26页篇幅,刊发《洛阳心意拳的历史与现在》、《心意六合拳的实战拳法》等长篇文章,共发行20万册,在日本武术爱好者中掀起了洛阳心意拳热。
目前,洛阳心意拳已传至第八代。记者曾遇到过来自新安县的杨德民,这位44岁的习拳者说:尽管弘扬心意拳有一些困难,但只要我们注重宣传,同时下功夫操练,洛阳心意拳的前景是广阔的。他告诉记者:2004年9月,我市心意拳在河南电视台《武林风》栏目中展示了“连角”,赢得了称赞。也有人在国际第三届传统拳武术大赛中取得了好成绩。他表示,他们这一代习拳者,决心练好基本功,以期使洛阳心意拳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实际上,洛阳心意拳也只有在这些“新生代”习拳者的运作中,才能走向未来,因为任何拳种都有一个不断完善提高的过程。最初的时候,“心意拳”比较简单,只有最基本的十二大式。其中有以刚劲闻名的“前六式”,包括“金刚捣捶”、“野马盘槽”、“熊膀”等;还有以柔劲闻名的“后六式”,包括“虎扑”、“燕抄水”、“鹞子入林”等。而同样闻名的“十大形”,也不过是模仿龙、虎、马、猴、鸡、鹞、燕、蛇、熊、鹰的扑击穿侧、捕食闪躲等动作,带有明显的攻守套路,招式上多为单式。再往后,才有了“百花点将”等多种套路和制敌绝技,并融入了器械,出现了心意棍、心意六合枪(六合大枪)、心意双节棍等。
纵观洛阳心意六合拳的传承发展历程,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拳种出自洛阳,师承源远流长,过去一路风雨,今后道路正长。 心意六合拳像洛阳牡丹一样芬芳,像洛河水一般绵长,馥郁于古代,振兴于未来。我们期待着这一武林奇葩,能在当代人手中走进花团锦簇的未来。【原标题:洛阳武林之心意六合拳⑤ 洛阳心意拳前景远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