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名人名家 >> 书画鉴赏与收藏 >> 浏览郑州

集法家之大成的《韩非子》

2014/12/25 15:28:47 点击数: 【字体:

    《韩非子》集中汇编了韩非的著作,是先秦法家集大成的重要典籍,也是“百家争鸣”高潮中的一部学术巨著。今传《韩非子》五十五篇,基本上是韩非自著。韩非(约前280-前233),《史记》本传说他是韩国的“诸公子”(太子之外的王子),“喜刑名法术之学”,与李斯同为荀卿弟子,李斯自以为不如韩非。韩王安五年(前234),韩非出使秦国,被李斯、姚贾谮害,次年下狱而死。

    韩非继承、总结了前辈法家慎到、吴起、商鞅、申不害等的理论和实践,加上自己的创造和发展,形成了一套颇为完整的法家思想体系,为建立专制主义的皇室政权提供了理论根据,并在实践上对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秦王朝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韩非子》一书所反映的韩非法家思想,具有鲜明的特征:

    政治观以“法”为中心

    在韩非之前,申不害强调“任术”,商鞅主张“明法”,慎到宣扬“乘势”。韩非批判地继承了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并且吸取了荀子和道家的某些理论,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结合“术”与“势”的较为全面系统的法治思想。他在《定法》篇中指出,“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即商鞅)为法”,都是各执一端,“皆未尽善”,明确主张君主必须“法”与“术”并用。认为:“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难三》篇中也强调:“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难势》篇中又提出:“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如此创造性地建立起一个以“法”为中心,有机结合“术”与“势”的政治思想体系。必须指出,韩非所谓“法”,专指“法令”,即“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难三》);又叫做“名”,据“名”而行赏罚,就叫“刑”,合称“刑名法术之学”。所谓“术”,是指国君依据“法”来驾驭群臣的手段。所谓“势”,即“权势”,“乘势”也就是掌握政权,这是“法”与“术”得以推行的前提条件。韩非的这种政治主张,强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因而他的学说传到秦国,秦王极其赞赏,甚至感叹道:“嗟夫!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其政治主张被秦王成功地用于统一中国的实践,对后世的影响,至为深远。

    社会历史观反对复古、主张革新

    先秦诸子大多善于纵论古今,孔、孟好论“三代(夏、商、周)”,老、庄喜讲“远古”,都说明他们认识到了历史是人类社会既往的运动发展过程。但他们大都贵古贱今,是古非今。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则不同。韩非也讲历史,却继承了前辈法家商鞅等人的思想,认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商君书·更法》)。他在《五蠹》篇中明确提出古今有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的观点,即倡言不必遵行古制,效法常规,要研究社会实情,制定相应措施。、

    他不仅认识到了历史的发展,而且反对盲目崇古,主张着眼于现实,立足于当今。指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并且“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因而他嘲笑那些“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人“皆守株(待兔)之类也”(《五蠹》)。这种反对因循旧制,主张因时而变的思想,体现了改革旧制度的进取精神,无疑是进步的社会历史观。不过,韩非仅仅从社会物质财富的变化展开论证,虽较新颖,却不免片面而有局限性。然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的这些观点不失为通达古今的卓见。

    文艺观重质轻文、崇实反虚

    韩非的文艺观也集法家文艺观之大成。其基本观点是:重质朴轻文饰,重内容轻形式,重实用轻丽辞,重真实反虚华。这与孔子“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的主张显然不同,而比较接近于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八十一章》)的观点。韩非认为“美”的事物,无须加以文饰;靠人工文饰之“美”,原本不美。他说:“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解老》)

    《韩非子》之文充分体现了韩非的文艺观。其一大特点就是揭露实情,无所掩饰。例如《备内》篇论君主如何防备宫内篡位夺权,指出人与人之间都是利害关系,无论是否有“骨肉之亲”,都“无可信者”。这就无情地撕开了覆盖在人际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将丑恶、肮脏的实质揭露无遗。在《八奸》篇中,他专论内奸篡权的危险和手段,指出“凡人臣之所道成奸者有八术”,即“同床”、“在旁”、“父兄”、“养殃”、“民萌”、“流行”、“威强”、“四方”,并分别加以论析,认为“凡此八者”,都是导致臣子奸谋成功,世主遭受蒙蔽、挟持而丧失权势的原因,告诫君主“不可不察焉”。对于各种奸谋,也是写得淋漓尽致。

    史载韩非口吃,其为人不善言谈而善著述,窘于人际交往而长于冷静观察现实生活,总结历史经验,贯通古今,深谋远虑。因而他的文章具有高度的总结性、非凡的深刻性和凌厉的攻击性,既细致、透彻,又锋锐、犀利,不同于《论语》的雍容和顺、娓娓而谈,也不同于《孟子》的气势浩然、滔滔雄辩,更不同于《庄子》的汪洋恣肆和纵横家的夸说浮辞。可以说,韩非的思想、气质、性格、为人和他的文章是融为一体的。所谓“文如其人”,未必人人如此,但对韩非来说,确能得到体现。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重庆晨报(2014-12-1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