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阳光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里显得格外的和煦宁静,踏入郑州中原古玩城丁学丰的林月清社画廊,其古朴简约的风格中,弥漫着浓郁书香的气息,有种时光瞬间定格在书画殿堂的感觉。
“林清溪净听天籁,月皎星明照碧波”。这幅楹联给人一种归一自然、宁心养神的静态美。皎月、明星的光辉和缓地洒向碧波荡漾的溪水中,一种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思绪油然而生,让人不觉间心旷神怡。这便是“林月清社”,一个能让你放下焦躁、放下虚浮,静心聆听书画的地方。
画廊的主人丁学丰,1975年出生在河南省开封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中,家中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老大。从小学起,丁学丰的成绩就很优异,尤其喜爱文史类科目。上了高中以后,由于偏科严重,像语文、历史、地理这些喜欢的科目能考到优等以上,数学、物理往往考及格都难。在当时,象他这样的成绩考大学并没有优势。高中毕业前夕,丁学丰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出路了吗?》,这篇文章受到老师的极大赞赏。不但为他写下了一大篇励志的评语,而且在评语的最后还加上一句话“当有所成,必有所成”。时至今日,这句话都深深地铭记在丁学丰的脑海中,也正是这句话一直支撑着丁学丰坚持走在文学这条路上。之后,这篇作文还发表在文心出版社出版的1995年第4期《作文》杂志上。这次投稿就取得成功,这对丁学丰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励。从此开启了他成为一个文艺青年的道路。
1993年丁学丰高中毕业。这一年他并没有参加高考,而是致力于学习农业栽培技术,搞种植项目,希望尽早脱贫致富。但是由于缺乏经验,丁学丰在农业这条路上并没有获得成功。之后,他又先后做过小买卖,当过建筑工人,担任过小学老师,到广东打过工。生活的坎坷,事业的曲折并没有让丁学丰的脚步停止过。虽然在这些从事过的行业里,都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成就。但是这些社会上的磨砺更加丰富了丁学丰的人生阅历,使他获得了更多的感知,更多的体会。
1995年5月20日,对丁学丰来说,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天,他写的散文诗《让生命永不衰老》在河南省文艺广播电台《青春风景线》栏目播出了。这次的成功,再一次激发了他对文学的创作热情。在之后的两年,可以说是丁学丰的文学作品高产年。先后发表了多篇散文和散文诗,并且还获得省广播电台“教师节征文”三等奖和省经济电台“假若我是电台台长征文”特等奖。那时的丁学丰充满阳光和朝气,正象在他的诗作中描写的那样:
因为年轻,梦里充满了瑰丽和神秘,被神圣的光环笼罩,想象着生活是如此极致的可爱,从来无苦无忧、无怨无悔。心中的希望之火,像天边的火烧云、绚烂无比。纵然暴风雨的突然来袭, 可仍应相信,乌云遮不住太阳。偶然的失败,即如跌倒,我们可以重新站立起来,何必心恢意懒、一蹶不振。 让满心的爱意开出更美丽的希望之花, 让真诚的希望伴随着生命永不衰老。(丁学丰诗作《让生命永不衰老》)
丁学丰的诗歌里充满了壮志与豪情,在他的楹联中则展示出灵动与睿智。不仅对诗歌散文有偏爱,丁学丰对楹联的研究也颇有造诣。在创作过程中深得翟功印老师、莫非老师等方家的指点。2006年元月丁学丰加入河南省楹联学会,成为该学会的会员。对楹联的喜爱,要从丁学丰小时候说起。
在他还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由于毛笔字写得好就开始为村里人写春联了。全村五十多户人家,有三十多户的春联都出自丁学丰之手。初中放寒假,几乎整个假期都在家里写春联。这样一写就写到他高中毕业。青少年时期写春联的经历为丁学丰打下良好的基础,加之上学期间酷爱背古诗词,别人要背半节课的东西,他只需读上个三、五遍就能背下来了,这让他后来写起对联来,在遣词造句上更加得心应手。之后,丁学丰又苦练楹联基本功,熟读《诗词格律》。2006年,四川省举办的一个全国性的楹联比赛中丁学丰获得了河南省唯一的一个三等奖。当时大赛给出题目的上联是“山峻水清,木荣草茂”,这副对联看似简单,其实暗藏玄机。想要对好对工整关键就是要看出对联中的“机密”。“山”字对应“峻”字的山部,“水”字对应“清”字的水部,“木”字对应“荣”字的木字底,“草” 字对应“茂”字的草字头。如果只对字面意思,而忽略了结构,对的再工整,也是失败的。丁学丰在看到上联的最初,就识破了出题人的意图。所以,他给出的下联是“女娴子孝,人健心怡”,不但字面意思对的工整,结构也拿捏的很精准。这副下联对的堪称完美。之后丁学丰又先后写了很多富有才气的楹联。例如,为赞誉李白名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而创作的楹联“曾吟妙句惊星斗,更砺豪情壮古今”;为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而作的“骑鲸蹈海游蓬岛,驾鹤凌空听铁笛”;为表现自己的闲情逸致而作的“云中鹤舞诗随意,天外星明月在心”。不仅如此,丁学丰还先后有多副楹联发表在《河南楹联报》,像“东岳西湖,神游胜境;松朋竹友,心逸高情”以及“书妙涵三味,香奇散九天” 等等。这些作品对的巧妙,对的工整,句句都浸透着丁学丰对文学的热爱,展露出他的才华与志气。
丁学丰不仅在诗歌、楹联上造诣颇深,在书法方面也小有成就。因为有从小写春联打下的毛笔字功底,到了高中时期,丁学丰又买了硬笔字帖练习硬笔字。后来觉得即使是学习硬笔书法,也应该吸收毛笔古帖的特色。随后,他就坚持临摹王羲之、黄庭坚等大书法家的作品。在书法风格上,可以说自成一体。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其毛笔书法作品《春华秋实》在全国青少年文化活动周“东方魅力之星大赛”中获得书法项优秀奖;2005年,其硬笔书法作品在“第21届庞中华国际书法艺术大奖赛”中被评为优秀奖。2008年9月入选全国第一届中青年硬笔书法(李商隐杯)作品展。
成绩的取得并没有让丁学丰停下脚步,而是更加激励着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一次偶然的机会丁学丰接触到了图书与字画收藏。从此,迎来了他事业上的转机。从最初的一家小店,发展到如今在郑州中原古玩城拥有两家店面的林月清社画廊,其间,无数的酸甜苦辣伴随着丁学丰的收藏之路。
2005年4月,刚刚接触到书画收藏的丁学丰,带着些许的憧憬,些许的谨慎,开始他的书画收藏生涯。
起初,格外谨慎的丁学丰错失了难得的机会。“我到现在为止还有一个遗憾就是那本《范文正公文集》。”他这样回忆道。当时在逛地摊的时候,他发现了一套《范文正公文集》,是1926民国年间出版的,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丁学丰说:“当时那个经济条件下,我平时出门也不带多少钱,就揣个几块钱,当时那本文集要20多块钱,我兜里只有几元钱,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价格谈到17元,但是兜里的钱还是不够。就问他可以预付定金吗?那个人就是不同意”。可当第二天丁学丰匆匆带钱赶去的时候,那本文集早已已被别人买走, 不知所踪。“真是为之感到惋惜啊”。时至今日,丁学丰仍然为之感叹。
对于名家的精品和珍品,丁学丰会孜孜以求。2006年春,在郑州一个旧书摊上,他无意间看到了谢德萍的三幅书法作品。当时,丁学丰对谢德萍的作品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心里没底,踌躇着要不要买。回到家之后依然对这三幅作品念念不忘,查阅了很多资料才了解到谢德萍的书法风格和价值。在爱好的驱使下,他毫不犹豫的买下了这三幅作品。在2008年,丁学丰眼光独到,先后三次收藏了宁夏书法协会主席胡介文、娄以忠、金伯兴等名家作品二十多幅。这些作品在当时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真正的收藏,或许往往伴随着心酸。丁学丰讲到曾经受骗的经历时,虽然伴着豁达的笑声,但从他的言谈中,仍能感觉到那次的损失对他产生的影响。在2008年,丁学丰的一个朋友提出要和他交换字画。问他手里现在最值钱的有什么作品,他就如数说了。那个朋友说:“我也是搞字画收藏的,手里有很多好的字画,我们可以交换一下”。而且隔三差五的就去找他。丁学丰拗不过他的“执着与诚恳”,就答应了这位朋友的要求。“当天交换过后,我就觉得有点上当的感觉。回去查阅相关信息仔细查看,才发现这些作品有问题,根本就不是真品,虽然马上向那位朋友追讨,但其拒不认账”。提及此,丁学丰不禁唏嘘叹惋。那次的损失,在当时计算,可抵得上他半个家当了。
随着经验的丰富与眼力的磨练,丁学丰的收藏之路也越走越宽广,越走越扎实,一步步走出了自己的独特经营特色。
丁学丰在书画收藏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原则是“真、精、博”。其中“真”指的是藏品一定要是真品,模仿再好的赝品也没有太大价值。他一直信奉“真是藏品的灵魂”。“精”指的是作品不仅是真品,而且还是精品,在真品的基础上又精致,能给人以更高的艺术享受。“博”则是指收藏的作品系列多,能够满足不同客户对艺术品的欣赏与追求。并且在收藏过程中,丁学丰对自己的要求一直都是不跟风,只收藏那些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在他的林月清社画廊的门上,贴着一张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六个大字:“品德、品质、品味”。短短的六个字,浓缩了丁学丰十多年收藏经历的心路总结:做一个有德行的收藏家,收藏有质量的作品,欢迎有品味的顾客。
丁学丰的为人诚恳谦逊,做事细致严谨。在收藏和鉴赏艺术品的过程中能够不急不躁,潜心学习。他拜书本为师,仔细阅读关于书画家的评论、书画技法及书画史论等书籍,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他还遍访名家为友,广交书画界朋友,很多书画界名家都与他私交甚好。经过丁学丰的勤奋努力,他的收藏水平不断提高。不仅能做到在藏品收集过程中对藏品真假、品相及价值的准确判断和把握,还能准确揣摩书画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与艺术追求,深入了解藏品的精髓。丁学丰用自己的行动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赢得了同行和客户的赞誉。
目前,丁学丰的林月清社画廊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石川老师画作的独家代理。说起与石川老师的相识,中间还有一段趣事。丁学丰在最初开店的时候,和石川老师的店面正好相邻,两家自然而然的成为了邻居。当时,丁学丰就很仰慕石川老师的才华,一直想要得到石川老师的真迹。于是,他就买了两本空白的册页,并附信一封,非常坦诚与恳切的请石川老师作画。当时已年近75岁的石川老师看完信,就同意帮这个文艺气息浓郁的邻居作画。这本画册前后一共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才算完工,二人在这期间也成了忘年交。丁学丰为了感谢石川老师为其挥笔画册,专程登门拜访石川老先生。石老先生则觉得后生可畏,实乃良才,二人的交谈十分愉快。于是特意嘱咐老伴儿请他吃烩面,寓意常来常往。在此后二人的交往过程中,石川老师十分欣赏丁学丰的人品,于是就把自己作品的代理权全权交给了丁学丰。
在丁学丰的收藏品中,主要包括大批的河南本土艺术家的名品佳作。对这些艺术佳品,丁学丰如数家珍。每当谈及这些名家名作,他无不充满自豪和满足。丁学丰说:能把这些老艺术家的作品推广开,既是对艺术品的传播,更是对艺术和艺术家的尊重。丁学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河南的书画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和艺术影响力的提升,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收藏的过程也是历练的过程,虽有过被骗的惨痛经历,虽有过错失珍品的深深遗憾,然而对丁学丰来说,更值得铭记的是每一次得到梦寐以求的藏品时的欣喜若狂。丁学丰已把书画收藏与交流作为自己此生的事业,林月清社画廊也是他这么多年来的心血结晶。在今后的发展中,丁学丰最大的心愿就是把林月清社画廊做成河南省的一个书画收藏品牌,让林月清社画廊成为每一个书画爱好者都认同、都欣赏的艺术品交流平台。
更多林月清社信息请点此链接:www.yxhenan.com/space/1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