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陈国创从部队考入河南大学美术系。1981年毕业分配到新郑卷烟厂,任包装艺术设计师。1990年~1992年,他在傅凌云老师的推荐下到广州美院关山月画室进修两年。关山月的言传和身教给了陈国创很大的启发。关山月给陈国创题词:“画实感,师造化,笔墨当随时代。”学院派严格的教程训练,名师名家的点拨指导,为陈国创的艺术创作之路奠定了极坚实的基础。
陈国创说:“岭南派主张面对生活,写生、写情、写实感。学习前人但不抄袭前人,创新发展国画,笔墨当随时代。”松柏山水,是陈国创的创作主流,也是岭南画派的主要特点。陈国创后来在广州美院跟傅凌云和关山月学习期间,又得真传。山水,松柏,军魂,笔墨。岭南派在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洋画法,自成一格。着重写生,多画中国南方风物,章法、笔墨不落陈套,色彩鲜丽,世称岭南派。“正因为不断创新,岭南派的作品才具备雅俗共赏、互通互容、悦目易懂及易与观众共鸣的特点和魅力。”陈国创说。
陈国创的山水画作品,首重气势,沉雄质感、大气磅礴,民族感强,时代气息浓,很好地把中华的传统文化和绘画艺术完美、有机地结合起来,继承和弘扬了“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精神。
三千里路云和月,与天地精神独往来。从中原到北国,从北国到南国,春夏秋冬数十年。1999年陈国创从郑州到北京,当时仅居一间斗室,条件极其简陋,他夏日身着裤头背心,冬天身裹大衣棉被,但画笔从不肯停歇。枯燥与孤独、辛苦和劳累没有使他屈服,每当心灰意冷时,就用悬挂在墙壁上的宝剑鞭策自己。这个时期,陈国创系统地重新学习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和笔墨技法,在岭南派的基础上,认真研习各画派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和理论依据。这期间,他在郑州大学、北京军博举办过两次个人展,2008年汶川地震后,陈国创在郑州举办画展并赈灾拍卖,三幅画拍出的14万元都捐给了灾区。
陈国创在首都画坛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并以松柏山水享誉美术界。陈国创的松柏山水画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在画坛享有名气,1989年,中国美协举办“黄山”山水画大赛,陈国创的《中华之魂》荣获二等奖。那个时期,还健在的张爱萍将军、杨成武将军、洪学智将军等老一辈革命家收藏了陈国创的松柏山水画,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特别是张爱萍将军称陈国创笔下的松柏山水“画出了中华民族之魂”。
来自家乡的滋养
陈国创的家乡在中原的枣乡新郑,这里有着千年的种枣历史,红枣果大肉厚、核小味甜,蜚声国内外,枣树树形苍劲古朴、盘根错节,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树干呈瓮形,肚大两头小,十分入画。陈国创几十年间,只要有机会回家乡就会在枣林中漫步、写生。岁月更迭,他已把枣树一年四季的变化和形态深深地烙在了脑海中,在山水画创作之余又开始探索画枣树的艺术创作。
2013年9月,在河南举办的第13届红枣文化旅游节上,陈国创先生的美术作品展隆重推出。他采用油画、国画、水粉、素描等不同画种,用最适合的形式表现最适合的内容,把枣树的形体、神韵表现得栩栩如生,把枣乡的风情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现给观众。此次共有30多幅画枣作品
展出,国画长卷《枣乡踏歌行》,长7米,高0.8米,他采用岭南画派兼工带写的笔法,细致刻画了新郑枣乡春夏秋冬四季景色,赢得了业内一致好评。油画《新疆人民好想你》,表现的是好想你枣业股份公司董事长石聚彬和新疆维族枣农亲切拥抱的场面,维族老汉深情的眼神、由衷的谢意,主人公的神形兼备,热情奔放的性格情真意切,还有维族姑娘手端奶茶和红枣、敬献恩人的嫣然笑容,色彩迷人,细致入微。画面和谐生动,再现了主人公石聚彬和他的员工在新疆坚守20余年的故事,他们在沙漠戈壁上栽种新郑枣苗,把枣树种植科技传授给维族枣农,使枣树变成了摇钱树,沙漠戈壁变成了绿色银行。陈国创被中原人誉为“中国画枣第一人”。
我是永远的“军人”
中国的剑道武术,水墨国画,更是有代代相传的剑谱和技法,名人名家的高深理论需要去研究、去传承。剑墨堂主陈国创不仅对岭南画派的技法与理论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实践,同时,也对长安画派、吴门画派等南北画风进行了探讨和尝试,博采众家之长,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他的画枣作品不论国画、油画、水墨画都充分体现了自己的创作原则。至今他的写生稿、钢笔画还是十分规矩、严谨,他曾在课堂授课时告诫学生:要认真学习基本功必须继承传统,这才是创作正道。
陈国创,一米八的大个子,威武的军人气魄,性格里满含着军人的胆略。难能可贵的是许多画论他都会用军事兵法去阐释,并颇有新意地进行解读。如画论讲“紧抓主题、突出重点”,可以从兵法“擒贼擒王”中理解;画论讲“超乎想象之外,合乎情理自中”,可以从兵法“无中生有”中理解;画论讲“意在笔先,意到笔不到”与兵法“欲擒故纵”可同义理解等。陈国创作品中树干、山石苍劲有力的行笔方式,据他讲来源于行伍人“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的
练武口诀,“苦练出精兵”、“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等军事术语是陈国创的座右铭,对画论的另类理解,使他能用军事理论丰富和指导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