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年间,原大同路一带还是郑州老城西郊的农耕区。1897年清政府决定借外债修筑芦汉铁路,1903年又与外国财团草签了汴洛铁路合同,两线交会于郑州老城之西,地理位置骤现重要。因大批铁路员工及家属的生活需要,这一带陆续出现了客栈、货栈、商店、饭铺等,人来人往,逐渐形成了通往老城的街道,初定名为马路大街。马路大街日趋繁华,街道两旁各类商号云集,店铺鳞次栉比,1916年改称大通路,即四通八达之意。30年代又根据孙中山先生提出的 “世界大同”之奋斗目标,正式命名为“大同路”。
1946年,根据郑县政府的规划,由绥靖公署工兵八团施工,将大同路改建为水泥混凝土结构路面,这是郑州第一条具有现代“高级路面”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