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王爷,神不大,只管一家,权不小,什么都能管,所以又称“灶君司命”。道家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视作一家的保护神和监督神。周处《风土记》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作工作汇报,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和恶行。所以“祭灶”仪式又称为“送灶王”。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定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中应遇到的吉凶祸福命运。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的利害关系。
关于为什么重视祭灶神,中国历代圣人皆有妙论,周代《论语·八佾》就记载王孙贾问孔子:“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孔子的回答竟然是:“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根据朱熹注解“室西南隅为奥,为尊者所居之处。”祭祀时要迎神主(尸)祭于奥。但是,因为“尊者不执政柄,无益于人也”。故如君主一样虽尊重而无需“媚”之。而灶神就不一样了,“灶者,五祀之一,夏所祭也”。由来已久且不说,更关键的是:“灶者,饮食之所由,虽处卑亵,为家之急用,以喻国之执政位,虽卑下而执赏罚之柄,有益于人也。”因而当时俗语就说,与其媚于奥,不如媚于灶。
既然“祭灶”犹如“阿附权臣”,行贿赂于官员,所以就不能在白天进行,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其仪式: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用酒糟涂抹灶门,并在灶神嘴上抹酒,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供上剪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这些供品和祭祀方式都很有来历和讲究。在唐人著作《辇下岁时记》中,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也记载“年贴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其灶门,谓之‘醉司命’”。喝醉了就别胡乱汇报。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别说坏话。周密《武林旧事》记载二十四日“祀灶,用花饧、米饵”。都是带有黏性的食品。为什么用带有黏性的饧糖作供品呢?宋代吴自牧《梦梁录》记载“二十四日,不以贫富,皆备蔬食,饧,祀灶,此日市间及街坊叫卖‘胶牙饧’”。《吴县志》也记载:“二十四日祀灶,名‘送灶’,用糯米团、糖饼,云灶神以是日上天,言人过失,用此二物粘其口。” 原来这带有黏性的食品和饧糖相当于送的“封口费”,所以称“胶牙糖”。
行过礼,敬过酒,上过供,让灶王爷喝醉了,嘴也用胶牙糖封住了,便将神像揭下,将供了一年的灶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种体现贿赂神仙的民族文化心理习俗“送灶”,在我国南北各地都极为普遍,而且大致相同。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诗中提到“黄羊”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已后,暴至巨富。田有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於邦君。子方常言,‘我子孙必将强大’。至识(阴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到东汉阴识之后几代为皇亲国戚,四世封侯。从此,杀黄羊祭灶成为著名典故,宰“黄羊”祭灶神作为富人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古人过年祭灶神是很讲究的。特别在唐宋时祭灶的供品相当丰富。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宋元明清写祭灶的诗很多,如元代程文海有一首《祭灶诗》写道:“何年呼得灶为君?鼻是烟囱耳是铛。 深夜乞灵余不会,但令分我胶牙饧。” 本来是十分郑重严肃的祭灶,在诗人笔下一反其意,用大不恭的言语对这种迷信活动予以辛辣讽刺。笔者读到的祭灶诗中写得最有趣的还是清代顾禄《清嘉录》所引蔡云的《吴歈》:“媚灶家家治酒筵,妇司祭侧莫教前,剁柴洒豆倭神马,小小篮舆飞上天!”诗中写祭灶酒筵,妇人不让近前,剁柴洒豆喂神马等风俗。更有趣的是郭麐的《送灶词》,给灶王爷封了侯爵,称灶王神为“侯”,诙谐风趣,写出了文人坦荡的胸怀。
写祭灶的诗词很多,但一般都是“祀灶人家好语多!”乞讨利市求福份。诗人文人写得文皱皱的,而民间祷词多如大白话:例如:“今年又到二十三, 敬送灶君上西天。 有壮马,有草料, 一路顺风平安到。 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这正应了一句俗话,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神仙也是如此。不过民间也有一首题名《灶君怨》的打油诗,以灶王口气生动地说:“一年没吃一点啥,临走灶糖粘嘴巴。你这一家好人家,叫我咋给玉帝夸?”
灶神给玉皇大帝汇报完工作,除夕时要与其他视察凡间的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迎灶”。迎灶仪式要简单得多,家家户户只是在除夕时焚香祭诸神时,换贴一张新的灶神像就算完事,能不能保平安也不管了。(原标题:祭灶与祭灶诗文化)
本文来自:今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