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溯至夏商时期,人类曾在顿国聚集居住。公元前1005年,周成王东征,为震慑这里的商民旧族,封其姬姓子孙在此建顿子国。公元前496年,楚灭顿,顿民沦为楚奴,顿都遗于后世。秦并天下置南顿郡,西汉高祖置南顿县延至东汉末年,此400余年旧城复筑。东汉光武帝刘秀,其父刘钦任南顿县令,刘秀少年随父到南顿。“复兴汉室”后,于建武十九年大驾南顿,南顿民众筑台举城欢庆。刘秀念父老旧情,免南顿两年田租,顿民世代感恩,于光武台上建庙祭之。
顿国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周王朝在淮水中上游地区分封的姬姓国之一,位子爵。按照周代的封建官制,“王者之制禄者,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礼记·王制》)。顿国国君在史料中被称作“顿子”,显示顿为第四等的小国。顿国爵低国卑,疆狭民寡,逐渐衰落。
顿国南迁
西周末年,王室衰微,顿国作为国卑势弱的小国,夹在逐鹿中原的大国诸侯之间,对大国或依或违,时即时离,摇摆不定,惶惶不可终日。顿国本依附于陈国,后来惧楚国之强,背陈而转向楚国。陈国于是大兵压境,遂使顿子失国,国君顿子逃奔到楚国求援并在楚国避难。具体何年陈国逐顿,史料不详,据专家推测,应在公元前637年或稍前。公元前637年秋,因为陈国在归顺楚国的同时又暗中勾结宋国,楚王遂接受顿子的求援,派大将成得臣率兵攻打陈国。楚军在占领了焦、夷两地后,并在顿地修筑新城后回国。《春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秋,楚成得臣率师伐陈,讨其贰于宋也。取焦、夷,城顿而还。”公元前635年,楚令尹子玉(即成得臣)把陈国包围,护送顿子返回新建的都邑,使顿子复国。《春秋左传·僖公二十五年》:“遂围陈,纳顿子于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