煬讳锟梿ㄦ嶃佸瀮
閻€劍鍩涢崥锟�  鐎靛棛鐖�    濞夈劌鍞芥导姘喅 閹垫儳娲栫€靛棛鐖�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周口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周口

胡金贵和他的青三彩

2017/7/25 10:27:36 点击数:247 【字体:

胡金贵和他的青三彩

胡金贵和他的青三彩。资料图片
 

  “青三彩和唐代三彩同出在一个朝代。唐代三彩早已闻名中外,可沈丘青三彩呢?养在深闺人未识!”日前,在河南省沈丘县城北郊,60岁的胡金贵侃侃而谈。他是青三彩“非遗”传承人,他的梦,就是把沈丘的青三彩尽快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沈丘县位于沙颖河岸边,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属于黄泛区边缘。青三彩主要由本地的胶泥、黑土等经过窑变后自然上色。在初创时期,胎体上的颜料施青釉为主,黄、红釉为辅,故名青三彩;又因在刻画时采用独特的剔花工艺,故又称剔花彩陶,该技艺目前仅留存于沈丘县石槽乡的龚寨村。

  据专家考证,沈丘青三彩起源于秦汉时期的绿青釉,演变于隋唐,延续于宋元,兴盛于明清,在“文革”期间衰落,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建国初期,在我老家沈丘城北那一带,家家户户都会制陶。可烧的都是水缸花坛、小盆小罐等一些生活用品,不上档次。又逢上沙颍河建闸,航运停止,青三彩销不出去。很多制陶匠靠这手艺挣不着钱,就改行干别的了。”胡金贵回忆说。

  据《沈丘县志》记载:在改革开放初期,掌握沈丘青三彩烧造技艺的全县只有几个人,只有一座窑艰难维持生产。

  “我之所以还一直坚守着,主要是喜欢这门艺术。从它身上能感受到敦厚朴实和大巧大拙之美。”胡金贵出生在制陶世家,曾收藏经营大量的青三彩,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为学好这门手艺,我拜青三彩传承人王学之为师。”胡金贵说,这门技艺属于王氏家族所独有。“起初,王学之老人为尊重祖训,说啥都不肯传我。可他王家后辈没人愿意学,眼看这门技艺要失传了,才破例收我为徒。”此后,胡金贵又传艺给了自己的儿子胡隆祯。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推陈出新,在超越中得到传承。”胡金贵说,自己有绘画和石刻的基本功,别人烧制的陶器只讲光滑和实用,而自己所烧制的陶器不仅结实,还在表面画些花鸟人物用来装饰,融入了年画的艺术风格。

  在胡金贵的执着努力下,他烧制的“戏剧人物画缸”“葫芦瓶”“梅瓶”等作品荣获河南省第六届、第七届民间艺术最高奖“金鼎奖”。目前,沈丘青三彩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挖掘、整理青三彩文化的工作正在进行。胡金贵说:“我要把老祖宗留下的遗产传承下去,让家乡的泥土绽放光彩。”

  (作者:王胜昔 黄海涛)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你所不知道的老子遗产——打铁舞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已有 0 条跟帖(点击查看)
用户名: 注册 字数: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缃戠珯棣栭〉鍏充簬鎴戜滑鑱旂郴鎴戜滑瀹㈡埛鏈嶅姟鏈嶅姟鏉℃浜烘墠鎷涜仒浼氬憳娉ㄥ唽绔欏唴鍏憡鍏嶈矗澹版槑鎰忚鍙嶉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鍦板潃锛� 娌冲崡鐪侀儜宸炲競閲戞按璺�305鍙� 閭紪锛�450008
鐢佃瘽锛�0371-86663763 浼犵湡锛�0371-86663763 鐢靛瓙閭欢锛歽xhenan163@163.com
璞獻CP澶�11032303鍙�
51La
视窗
loading...
视窗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