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周口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周口

你所不知道的老子遗产——打铁舞

2017/3/23 17:48:09 点击数: 【字体:

    打铁舞,虽然历史悠久,但大家可能都不太熟悉。要是说起“打铁舞”,可能许多人想到的是他——

    当然,我们说的”打铁舞“跟科比没有任何关系……

    我们所说的打铁舞,是流传在鹿邑县境内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据说为老子所创。2009年,被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我们一起去揭开打铁舞的神秘面纱吧——

    打铁舞的历史

    打铁舞历史悠久,一说源于春秋,是为纪念老子。

    老子年轻时,为了造出一把能挖穷山,填恶水的宝锹,改造家乡,叫苦县不苦。炼了九九八十一天,炼出了一把半圆形的宝锹。这锹红里透白,白里透红,红红白白的颜色里闪着金光。老子拿着宝锹,站在高山顶上,把锹一挥,穷山瞬间变成了平原,从此苦县(今鹿邑)的人们过着五谷丰登的日子。后来,富足的人们又遭山贼的侵害,山贼仗着手中有削铁如泥的兵器“刚”,扰得老百姓不得安宁。老子为抗击山贼,开始教人们打造兵器。老子炼造了七七四十九天,突然“哧”的一声,从炉子里飞出来一道银光,在空中晃了晃落在地上,软软的。老子捡起,揉成一团似锤,拉长似剑,绕弯似镰。老子就教人们使用这兵器。大家问,这是啥兵器?老子说,这是百炼钢化的绕指柔,就叫它“柔”。柔能克“刚”。老子被打铁人奉为鼻祖。《打铁舞》就是伴随着有关老子的神话传说而产生的。

    一说起源于五代宋朝年问,发源地是鹿邑县王皮溜镇王庄村。

    五代时期,北宋逐渐强大,威胁南唐。南唐中主李璟的殿前侍卫董琦奉命抗圭北宋。董琦家住鹿邑县王皮溜镇西南的小董庄,在家乡组织民众与北宋对抗,北宋派大将郑思带兵迎战,战场摆在今鹿邑县王皮溜镇西南公店、董庄、王庄一带。董庄后边有条月沟河。宋、唐两军隔河对垒三个月。南唐军为抗击宋军大造兵器,各家各户都垒起了很多打铁炉,日夜打造兵器。休息时,人们就模仿打铁的动作自娱自乐形成了打铁舞,被当地群众传承下来。

    后来,舞蹈主要在民间庙会、喜庆丰收、节日庆典等活动中表演。每年春节,通常在正月十三上街预演,十四至十六正式举行。由若干个村庄联合组织,在各村村头进行表演。组织方式:一是群众自发式。由爱好跳舞的老艺人牵头,挑选本村的年轻人或孩子练习表演,乐器有大鼓、小鼓、镲。二是庄户联办式。以爱好打铁舞技术高又有组织能力的人出面,长辈教授孩子表演,经费由参与的庄户均摊:三是政府发起组织。

    1992年,鹿邑打铁舞在河南省第六届民间音乐舞蹈大赛中获金奖,并在河南省春节晚会上演出,深受观众的喜爱与好评。

    打铁舞表演介绍

    打铁舞以表现打铁为主要内容,舞蹈的主体动作突出“打”。表演者都是青年壮汉,他们头系彩带,赤裸上身,下身用仿树叶片遮体,光着双足,手足上系着铃当,手拿火棍,指问夹着长约十厘米的麻秸和纸被子,在大鼓、小鼓、镲的伴奏下,先迈左脚,脚的位置是一前一后,相互承如丁字形,左旋右旋用双手有节奏地拍打自己或互拍对方的胸脯、臂膀、臀部及大腿等部位。队形走阴阳八卦图和蛟龙出水等,唱的是打铁歌谣:

    一打铁、二打钢、三打镰头、四打枪、五生火、六筛炭、七打锤、八打剑、九打一个月牙斧、十打一个金刚钻。

    表演人数不等,一般是8人、12人、16人,多则上百人。

    打铁舞的特征

    原始性:拍击人体是人类最早的舞蹈动作,人体又是舞蹈最早的伴奏乐器。《打铁舞》以双手拍打自身或他人身体所发出来的响声作为节奏来伴奏舞蹈,又以拍打寻体作为传情方式,表达舞者内心的喜悦和激情,保留了民间舞蹈的历史自然本色,最具舞蹈的原始性特征。

    唯一性:打铁舞是仅在鹿邑传承的民间舞蹈,具有唯一性特征。

    地域性:鹿邑是老子的故乡,打铁舞与老子文化紧密相连,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打铁舞舞步

    人体动作是舞蹈最基本的艺术语言,《打铁舞》以阴阳观念为基础,用卦爻的方位作为舞蹈动作运动的向标,五行定位,同巫词咒语相结合,舞蹈节奏伴奏原始古朴,其产生与神话传说中老子打锹炼柔神秘相连,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

    《打铁舞》的基本舞步是先迈左脚,脚的位置是一前一后,相承如丁字,无论是站立、弯腰、左旋右旋的拍打等舞蹈动作和“禹步”十分相似。“禹步”即“踩八卦”,传说是夏禹祭祀时所创的,采用八卦的模式规范舞步。基本步法也是:

    先举左,一跬步,一前一后,一阴一阳,初与终同步,置脚横直互相承如丁字形。

    传承《打铁舞》为研究民间舞蹈艺术形成发展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资料。

    《打铁舞》热烈奔放,表现力强,生动地塑造了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的形象,表达出人们丰收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河南文化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