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新乡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新乡

张生崔莺莺的恋爱进化史 从始乱终弃到大团圆(1)

2013/4/16 9:12:53 点击数: 【字体:


    提起莺莺与张生,恐怕多数人会想到《西厢记》,继而会想到王实甫,若是联想再丰富些,怕还能想到《红楼梦》中,宝黛共读西厢的情节。这似乎是一个已经形成共识的观点,莺莺和张生就是《西厢记》的代名词,也是王实甫的代名词。

实际上,在《西厢记》之前,莺莺与张生的故事就已经存在了几百年,早已广为流传。用现代的话来说,王实甫并非原创作者,《西厢记》只能算作改编。

西厢的故事不仅只有十个版本,现代傅惜华编了一部《西厢记说唱集》,于1958年出版。全书选辑了自宋代以来,崔莺莺与张生恋爱故事的35种体裁的说唱文学作品146篇。可见西厢故事影响之大。本文重点阐述了西厢故事在几百年流传中发生的演变。

缘起

《莺莺传》似为元稹自传

“西厢记最早的版本要数唐代元稹的《莺莺传》,这是后世一切西厢故事的最初版本。”这是由兴波《大西厢——一个说不尽的爱情故事》讲座的开头语。

其实西厢故事是经过历朝历代文人加工而丰满起来的,实际上,西厢故事的源头《莺莺传》,与我们熟知的故事有着天壤之别。若是细细比较,会有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恍然。

按照《莺莺传》的描写,张生是个俊俏才子,在普救寺救了险遭兵灾的崔寡妇一家。感谢宴上,张生见到了莺莺,自此茶饭不思,又不愿走正常手续——提亲,于是想到了私通这条“捷径”。通过贿赂丫环红娘,给莺莺送去了情诗两首。大抵是写得情深意切,不久莺莺就回了首《明月三五夜》——“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让张生心猿意马起来。

得到鼓励的柔弱书生张生,仿若神仙相助,不但半夜爬了墙,还一路畅通无阻地进了莺莺的闺房。谁料莺莺不但没有柔情蜜意,反而将他狠狠数落了一遍,于是张生的玻璃心碎了一地,绝望而归。潦倒几日后,莺莺却半夜而至,与其成就了好事。自此莺莺晚上偷偷来,早上偷偷走,直到张生要上京赶考,两人才分开。

后来两人见过一次面,通过一次信。有人问他怎么想的,张生将莺莺比作妲己与褒姒,说“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自己的德行难以胜过怪异不祥的东西,只有克服自己的感情,跟她断绝关系。

一年后,两人分别婚嫁。张生一次路过莺莺家,想以表兄的身份相见,可莺莺始终也没出来。

后人对莺莺与张生的考证良多,想知道如此传奇的故事写的到底是谁。直到经过宋代王铚在《〈传奇〉辩证》的考证,方才确定张生就是元稹本人,而这部《莺莺传》其实是部自传体的小说。

演进

莺莺、张生形象不断圆润

王实甫的《西厢记》始终贯穿了一种“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理想,与《莺莺传》相比,主角的命运千差万别,结局更是悲喜两重天。到底是从何时剧情发生了改变?

应该说,《莺莺传》中的张生,对莺莺“始乱之,终弃之”。红娘的形象也不是高尚的月老,而是收了礼物才帮张生的贪财丫头,而作为崔、张爱情中最大的阻碍老夫人,更是没有出现过。

到了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故事情节已有了些微改变——乱军围寺,在如果不交出崔莺莺就屠寺的威胁下,崔莺莺想通过自杀解围。此时,张生找人解了普救寺之围。在随后的宴会上,他跪在地上向老夫人逼婚,无奈老夫人不同意,于是张生通过送红娘礼物,达到了与莺莺私会的目的。

这个故事虽然不够圆润,但莺莺和张生的形象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莺莺不再是轻易上钩的无知女孩,变成了牺牲小我成全大家的有情有义女子。而张生虽仍有逼婚之举,但却比《莺莺传》中的负心郎要强得多。

发展到王实甫的《西厢记》,故事更加丰满,并合情合理起来。崔莺莺成了前朝崔相国的女儿,张生也有个已故礼部尚书做父亲。两人早已相识,到了普救寺之围,崔夫人一提出谁能解救今日之围,会倒赔嫁妆,把莺莺嫁给他。张生便立时请来了救兵。谁知,此后老夫人却开始赖婚,张生只得黯然离开。也惹得红娘因不平,开始替两人牵线搭桥。

在这个广为人知的故事中,莺莺变得更加机智与勇敢,张生也成了好男人的代言,而红娘的形象更是一日千里,从一个为财而放弃原则的小丫头变成了一个拥有着正义感的奇女子。由此,《西厢记》的故事终于顺畅、完满,而三人的形象也最终定型。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中国国学网 2011-12-7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