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河清代民居建筑群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卫辉市区西北22公里处的太行山支脉苍峪山中,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村落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环境优雅。寨墙、寨门、街道以及十座院落共28进四合院,78座房屋,整体保存了清代古村落的风貌特征。其结构主次分明,前呼后应;布局严谨统一,雄伟壮观。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中原地带“三门四户”的建筑传统,极具家族凝聚力特征。是河南省目前发现的一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具有中原特色的地主庄园,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群的优秀范例。从而受到学界建筑、摄影、雕刻、绘画、旅游等方面的关注与研究。
小店河村里的巷子
据《卫辉市志》、《卫辉地名志》记载,清初有户闫姓人家在沧河边开了一家店铺,故称小店河。据《闫氏家谱》记载,一世闫聚,山西省壶关县人,后迁林县(今林州市)吕儿庄。到第九世闫无党时,携子南迁于汲县(今卫辉市),后由第十世闫榜奉母命迁居至小店河,他就是小店河的闫氏始祖。小店河清代建筑群作为闫氏家族祖宅,历经两百余年建设,终于形成规模宏大的豫北地区代表性的清代古民居群。
小店河村古绣楼
曾经的辉煌,曾经的精致,在历史的风雨中洗刷。小店河村环境幽雅,地势更具特色,从远处看像一巨龟,头指沧河,如“神龟探水”。古村寨布局合理,规模宏伟,整个村寨都建在龟背上,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龟背宝地。体现了古人崇尚自然、效法自然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这个村寨坐西向东,纵贯南北,至今存有寨墙、寨门、院落、四合院、房屋。
小店河清代民居群依山而建,布局极为紧凑,建筑层次轩然有致,道路街巷蜿蜒曲折,多以青石铺筑,以南北向街巷为主要轴线,逐渐向东西向发散,深入到各庭院内部,井然有致而又富于变化。由于各个院落建筑及院墙较为高大,愈发显得街巷狭长宁静,阳光下小巷两旁剥落的建筑肌理显出岁月的痕迹。
小店河村门额上的“作善降祥”
据考证,道光年间,闫氏有三兄弟,由于兄弟三人的生活道路不同,至今村寨留下了不同模式的建筑。老大重耕织,建房保持了中原传统的“三门四户”的四合院、三进院过厅式建筑,由东向西呈梯形。老二仕途顺利,复制了京城阁楼式建筑图纸,修建了宫式阁楼庄园,但仍带有中原建筑特色,全庄园四合院、四进院,建筑规模宏伟,大有鹤立鸡群之势。老三生意兴隆,靠官经商、富豪乡里,修建了包括地下室在内的楼阁庭院数座,护院和贫雇农居住的房屋大而阔,且靠近南北寨墙。
小店河错落有致的建筑
小店河民居的合院式建筑多设有高大的台阶,建筑尺度较大, 一些主体建筑为两层,因而使得其内部庭院显得幽深,院落中多种植乔木,高宅大院静寂无声,任由光阴荏苒。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群为文秀才院,可谓庭院深深,有“守身为大”、“作善降祥”、“和始致祥”、“关雎起化”等房门匾额,彰显书香门第、诗礼传家的家风。其中门额上的“作善降祥”4字出自《尚书•伊训》,即“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和始致祥”代表认同“和”的精神,主张以和为贵。“关雎起化”是封建大家族对诗书教育和诗书并重的体现。这些文字被镌刻在门额上,是一种无声的教诲,起到了持续不断地灌输、训诫的作用,形成了小店河民居内部独特的文化氛围。
小店河村咸丰九年 310斤重的练功石
为防匪患,建筑群四周有青石块砌成的防御性寨墙,高达2米多高,将整个村寨围合成一个完整的群体。寨墙上所有靠村口的房子都在房顶建有瞭望台,除硬山式小寨门外,寨墙对外没有其他出入口。
小店河清代民居群多为三合、四合院布局形式,主要院落入口多采用垂花门形式,一般左右两侧厢房为三开间,一层硬山建筑,主体建筑多为五开间,两层硬山建筑或卷棚建筑,砖木或土木混合结构形式,屋顶上施青瓦两重,不施筒瓦,一般仅在靠近两山墙附近的屋顶处施三皮筒瓦。檐口处较为平直,以两层滴水收起,滴水图案多取祥瑞之意,如文秀才院中主体建筑的滴水上下两重,上为“喜”字,下为“福”字,取 “喜从天降、福在眼前”之意。
建筑檐口以下多设有外廊,有些外廊上下两层,第一层外廊施大小额枋两重,额枋之上施斗拱承托上层挑台,额坊与外廊柱交接处多用雀替,式样精美。木雕上有牡丹、菊花、凤桃、石榴、梅花等象征吉祥的图案,其中石榴寓意“榴开百子”;牡丹代表富贵平安;荷花图意味着“和为贵”;梅花象征“春落梅枝头”。以及外廊柱础雕饰页都很精美,为豫北民居中清代石雕的精品,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独特的生命图像。
小店河民居建筑多施以较高大的石台阶,有些主要建筑的台阶甚至高达1 .5米以上,许多台阶的陡板处、踏步的象眼处保留有精美的浅浮雕石刻。
小店河清代民居群不仅建筑、建造工艺具有特点,这些民居中还保留有大量的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家具与陈设,如几案、八仙桌、太师椅、书柜等等,家具造型简洁,雕刻精美,所有连接均为榫卯结构,不施一颗铁钉,严丝合缝的制作工艺清晰可见。家具中唯一可见的铁器是柜子上的铜荷叶,已经磨得发亮的铜荷叶与油彩已经剥落的木家具妥妥帖帖地结合在一起,静默中一起走过了几多风雨……
小店河清代建筑群的发展、演变,与闫氏家族的命运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清代末年,随着闫氏家族的衰败,小店河古民居群也几经易主,日渐衰败了。由于财力、物力等原因,从后来对许多古建筑的加建改造中,可以看出建筑工艺的丧失,建筑原貌的破坏。而近年来由于年久失修、疏于维护等原因,许多工艺精美的清代宅院已经面临彻底损毁的命运。
小店河古民居群,这座在神龟背上的静静地度过了280余年的古村寨,作为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群的优秀范例,它有着深厚的民主文化积淀和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研究传统建筑民俗的珍贵标本,对其解析、研究,继承其优秀的设计元素,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扬。
相关链接
2000年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名单;同年11月,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以《小村寻宝》为题报道小店河村。
河南省新乡市政协副主席李瑞霞作为市中原文化研究院的院长、中国民主促进会新乡市委的主委,多次奔赴北京、天津积极运作,向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推荐小店河村,并诚挚邀请专家委员会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于今年4月3日亲临小店河村进行实地考察,冯骥才主席说:“村落建筑很好,非常有特点,首先要保护好,做到心中有底,再谈开发利用,而且要科学适度开发,防止过度,可以采取部分开发的模式,搞一搞农家院,建一个博物馆。现存房屋仍由村民居住,避免形成空巢毁损。对于房屋的修复,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院落里生活物品尽量保持自然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