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泉药材交流大会是从隋朝大业年间的庙会演变而来,明朝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正式形成以药材为主的定期商品流转市场。距今已有600余载,素享“春暖花开到百泉,不到百泉药不全”之盛誉。
百泉背倚丛山峻岭,俯临碧波清流,百眼清泉串串喷珠跳玉,汇集成湖,缓缓南流,遂成卫河。隋大业年间(公元605年)世人为敬祀卫河神灵,在湖北岸修建了“卫源庙”。庙成始祭,人多成会。唐高宗李治时期(公元659-683年),提倡庙会,四月初八遂成了百泉的定期庙会。届时,名商大贾慕名而来,逐渐形成了以药材为主的全国性商品流转市场。
据苏门山石刻记载:“明洪武八年,御祭于四月朔八日,令起大会”。药材交易日渐增加,规模逐渐扩大。1718年,药商捐币在苏门山下修建了药王庙,供奉药王三真人,即神农氏、长桑君、孙思邈。大会规模更甚,据药志记,历史上国内同南禹北祁齐名,国外同英国的威斯他州·斯探索立奇(STURIDGE)类同。全国药材大宗上会,各地商贾购进卖出,调剂余缺,互通有无,一年一度,盛况空前,遂有“春暖花开到百泉,不到百泉药不全”的盛誉。
1980年,国家有关部门将百泉药交会列为全国三大药会十大药市之一;1991年被国家六部委确定为全国性药交会;2000年和2001年百泉药交会先后争取了中国百泉保健品博览会和中原(百泉)医疗器械博览会的举办权,进一步增加了百泉药交会的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百泉药交会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药商4000多个单位,3万多名客商云集百泉。这是百泉药交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国内医药界不少知名人士感慨道:“只有在这里,才真正看到中国商品经济的大潮。初次与会的美国、南朝鲜等国家地区的药界人士十分惊讶:地处内陆的河南省辉县市,竟有这样大规模的药交盛会,了不起!
1990年辉县市委市政府投资3500万元在百泉建成占地67000平方米的药材交易市场--百泉药都,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内设展馆400余间,摊位4000余个,可供数万人同场交易。
2001年,投资580万元建成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高标准会展中心,可布展200余个国际标准展位,使交易水准得到了全新的提高。药交会盛况年复一年,每年四月,四方辐辏,药商云集,百泉药都成了药的世界,人的海洋。近年来,药交会的年交易额均在11亿以上。
辉县市地处太行山脉,全市70%为山区和丘陵,独特的地理地貌和气候条件,适合多种药材生长,中药材资源极其丰富,共有中药材品种1017种,柴胡、丹参、桔梗、连翘、山楂、黄芩等药材产量丰富,素有“天然药库”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