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百泉药会 600年风雨如烟

2012/6/22 11:53:24 点击数: 【字体:


    大河新乡网讯(记者 代娟)车水马龙的街市从百泉村一直延伸到苏门山脚下,大大小小的船只顺卫河航行,运来了大江南北的药材,一声高过一声的叫卖声响彻整个百泉村……600多年前,坐落在共城大地上的百泉村,上演着中药交易大戏。
  
     历史文化悠久

  
    位于豫西北太行山地区的辉县市,海拔1700多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中药材资源丰富,主产山楂、柴胡、连翘、丹参及珍稀药材黄雪莲、红豆杉等中药材1017种,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晋书》载,嵇康、王烈曾在太行山及苏门山采药,炼制修养性命之药。
   
    传承600余年的百泉药会起源于隋大业四年卫源庙的祭祀活动,因祭祀在卫水之源的卫源庙举行,最初名为卫源庙庙会。唐高宗年间(650年—683年),庙会更为兴盛,固定到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举行,随着药材交易的加入,药材互贸成为卫源庙会上的一项重要内容。明洪武八年(1375年),庙会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药材交易演变成百泉庙会的主角,庙会正式演变成“百泉药会”。
  
    此后每年4月,全国药商云集百泉,共参此会。“四月初一起,初十止,四方辐辏、商贾云集,南北药材具备。”读清道光十五年《辉县志》的记载,可窥当年繁华之一斑。那时候,药材店铺以百泉村为中心,北到苏门山麓,西到百泉湖畔,南过马家桥,场面非常壮观。
  
    每年药会期间,都要在药王庙前举办声势浩大的祭神活动,辉县市及周围地区参加的彩会会班最多时达到67班。其中,百泉药王庙会上的祭祀活动颇具特色,有“观羊”和“送帖”等独特习俗,有“放水鸭”和“送河灯”等地方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届时,吴桥马戏、濮阳杂技、吹糖人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一个又一个传统民间文艺表演团体纷纷来此献艺,药会也变成了民间文化的展示场所。因此,作为全国中药集散地,在物资交流的同时,还承载了周围地区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历经兴衰沉浮

   
    在百泉湖畔的卫源庙内,有一通写于乾隆四十三年四月的碑刻:“百泉药会始于隋朝洪武八年……”清晰地记载着百泉药会的历史。
    
    传承数百年的百泉药会历经着风雨,盛衰更迭。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百泉药会与河北安国、江西樟树一同成为全国三大药交会,百泉药会位居三大药会之首,有“春暖花开到百泉,不到百泉药不全”之美誉。
  
    经过数百年发展,1932年至1936年,百泉药会到了鼎盛时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药交会被迫停办12年,至新中国成立才恢复。
 
    1950年至1967年间,百泉药会形成特色专业分区。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百泉药交会被视作“四旧”停办。
  
    1980年,辉县县委、县政府重新启动百泉药交会。   1990年,为规范药材交易场所,辉县市投资修建了百泉药都。

    1992年,百泉药会参会客商达2万多人,代表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成交额高达15亿元。郭新富向记者描述当时的盛况时说,那时候,很多客商重金买不到展位,全县宾馆接待能力不足,很多客商就住在百泉村的村民家。
  
    1994年以后,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药交会日渐衰退。
  
    2004年1月,时任辉县市政协副主席、辉县市工商联主席的民营企业家郭新富接管百泉药都。
   
    传承任重道远

   
    面对日益没落的百泉药交会,郭新富认为,与全国其他药交会相比,百泉药交会最大的优势就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知名度高。要振兴百泉药交会,就必须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提高农民收入,并形成药材种植、生产、加工、研发、销售产业链条。同时,利用百泉药交会的品牌优势,对本省及邻近的药材资源进行整合,把百泉药交会办出特色。
   
    近几年来,为了给前来参加百泉药交会的外地药商提供更好的环境,郭新富筹措巨资对药都的硬软件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先后建成万余平方米的药材交流展览中心,设立1000余个新式棚式摊位,建成2000平方米棚式仓库等,同时还启动了商品流通网,覆盖豫北各地、周边省区及一些边远省区。
  
    2008年,百泉药交会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在郭新富看来,国家去年出台的利好政策将有效推动百泉药会的发展。他说,国务院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中强调要“三化协调发展”的同时,还明确“要把河南省建设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区”。中医药产业、百泉药交会都具有双重性,它既是农业经济、商业经济,又是祖国传统医药文化。搞好豫北地区的中药材基地建设,扩大中药材种植基地面积,使其规模化、产业化、科学化、品牌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方面;把百泉药交会做大做强,大力弘扬中华中医药文化,则是实现传承中华文化的另一个方面。如此一来,百泉药交会重振雄风指日可待。(原标题:百泉药会 600年风雨如烟)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河网 2012-02-0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