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一年一度的百泉药交会历经3天终于落下帷幕。百泉镇,这个有着600多年中药材交易历史的地方,曾以药材品种齐全而得名,吸引着国内外药商前来交易,素有“春暖花开到百泉,不到百泉药不全”的美誉。
但在这次药交会上,记者并没有看到全国性会展应有的红火场面。部分药商甚至在药交会开幕的当天下午便草草收摊。那么,百泉药交会到底面临怎样的窘境?传承600年的药交会是否进入了穷途末路?
百名参展商一声叹息
4月8日上午10点,尽管辉县市百泉镇天色阴沉,但附近村民的兴致却很高,大家早早聚集在百泉药城门前,等着药交会文艺演出开幕。为了助兴,当天的演出除歌舞外,还有群众喜欢的戏剧节目。
在药城内,则到处药香弥漫。露天展台前,商贾云集,一派红火景象,除了忙着推销人参、枸杞、阿胶以及保健品、医疗器械的商贩外,也有卖咸菜、衣服和玉器等小商品的。前来购买的,大多是附近的村民。
记者来到会展大厅内,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除参展商外,几乎没什么人。很多参展企业没有产品,只有宣传单、药品包装盒。尽管展会刚刚开始,但很多展位仍空缺着。整个一楼大厅还不到100个参展商户。
二楼展厅更为萧条,只有不到10个展位,来参加会展的人更是半天不见一个。据一位负责人透露,这个展厅是刚建成的,一、二楼展厅约有5000平方米,能容纳800个商户参展。但今年前来参展的商户确实不尽如人意。
一位来自济源的参展商说:“百泉药交会的规模越来越小,其他地方的药交会参会人数都上万,比这里人气旺多了。”不少药商也说:“百泉药交会一年不如一年。”“参会没什么意思,更为自己的2000元展位费心疼。”
8日下午4点,记者再次来到药交会展厅时,一楼大厅的商户开始撤展台,很多人对参展效果摇头叹息。
记者在百泉镇看到,除了市场内有点会展的味道外,在市场大门外不到百米的街道上,几乎全是卖小商品和小食品的商贩。而其他街道显得空落落的,除了药城门口的横幅外,看不出这里在举办全国会展。随行的辉县市宣传部的一位负责人说:百泉药交会繁荣的时候,由于宾馆有限,当地居民在会期开设家庭旅馆,范围波及方圆1公里,每年开旅馆的家庭都能赚上几千元。而近几年,会展中心旁边的华艺宾馆尚不能住满。
600年药交会明日黄花?
据了解,百泉药交会是地方组织的全国性药材交流大会,曾是全国三大药材交流大会之一,与河北安国、江西樟树齐名。从历史和规模来衡量,百泉药交会位居三大药交会之首。同时,百泉又与安徽亳州、广州清平等并称全国十大药市。
百泉药交会,源于一个距今一千余年的古老庙会。庙会在隋代始兴,唐代已很盛行,因河南及山西一带的太行山区历来盛产药材,百泉又地处东西交通之要塞,“东连齐鲁,西控三晋”,到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百泉药交会得到官方支持,逐渐形成全国性药材交流大会。甚至有专家认为,百泉药交会的行情变化,对于调剂余缺,改善库存结构,编制全年生产经营计划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百泉药交会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便,曾是中药界人士必赴之会,成为全国中药界同仁心目中的朝圣之地。
每到细柳轻摇的季节,百泉成了药的世界、人的海洋,人称“举步走遍全国”,素有“春暖花开到百泉,不到百泉药不全”的盛誉。
1968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百泉药交会停会。1980年,百泉药交会复会后,规模和盛况更胜从前。1990年,辉县市政府投资700多万元,建成6.7万平方米的药都市场,可供两万余人同时交易。
在百泉药交会鼎盛的时候,辉县全市有10万人,参会的药商也是10万人。成交金额达几十个亿,如今逐年萎缩。
可以说,百泉药交会对于辉县市、新乡市,甚至河南省来说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金字招牌。
那么,曾经的药界盛会,如今为何门前冷落车马稀?
药交会功能渐发生改变
在一个知名药企的柜台前,记者只看到几盒样品。该展台的负责人认为,药交会的功能在改变。大型药企在各省、市甚至县都有销售分公司(或分部)和一、二级代理商,销售网络很健全,每年的销售订单早在年初就已签好,无需到药交会上交易。“参加药交会,是为了展示企业形象、宣传新产品,并利用这一机会,结交朋友,了解信息。”从“交易会”到“交友会”,药交会功能的改变,使不少企业对药交会渐渐失去兴趣。
此外,各地蓬勃开展的药交会,百泉药交会更是被逼到“四面楚歌”的境地。目前,仅“国”字号的药交会每年就有5场(3个国药会、2个呼和浩特市药交会),此外,各省也都在举办药交会。据业内人士透露,从2005年至今,全国大大小小的药交会估计有近百场,仅今年4月份,就有不少地方在办全国性的药交会。记者在百泉药交会现场,先后发现郑州和甘肃、禹州、樟树等地的人员,在宣传当地即将举行的药交会。这些举办地点大多在省会城市。而百泉作为一个镇,无论是交通条件、财力投入,还是硬件上都无法与大城市相比。
记者发现,尽管百泉药交会把很多知名协会、企业及政府部门列为主办单位,但真正承担此次会展的还是辉县市政府和民营企业。
为避免药交会走向没落,2004年1月23日,辉县市政府将百泉药贸公司交由当地一家名为华艺的民营企业接管,百泉药交会由该企业运作,希望能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拯救这个具有600年品牌的药市。
今年药交会除会展本身外,还请来中国药材公司主任赵润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研究所所长黄璐琦等知名专家召开医药论坛,梨园春的擂主也前来助兴,再加上河南省2006年中药材工作会议在百泉召开,主办者本来认为,这次会展应该会好于往年。但展出效果却出乎意料。很多参展者都表示,他们将重点都放在了4月中旬省会郑州的一个中药材交易会上。这次参展,只是象征性参与。
招商模式亟待与时代接轨
百泉药交会结束后,记者从大会秘书组袁长岭组长处了解药交会的交易额时,袁说他们没有统计交易额。记者从主办方间接了解到,这次药交会仍延续着去年的颓势,未见起色。事实上,据专业人士介绍,目前很多地方的药交会都处在低迷时期,原因是多方面的。
每次全国药交会,都是医药行业技术成果、产品、信息、政策、产销交流的大规模盛会。在市场经济尚不成熟的时代,各家医药单位想要完成全年的生产和销售任务,只有参加药交会,以在药交会上签合同的多少来决定来年的命运。因此,药交会曾在医药流通领域中担当着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
但随着医药产业的市场化,有一定实力的医药企业大多已形成规模化、现代化的营销体系,有的医药集团甚至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药交会这种传统交易方式对他们而言已无太大吸引力。这在客观上导致了药交会的日益衰落。
另外,交易渠道拓宽,中药材交易的重点转向批发市场,那种单一依赖药交会供货的传统交易方式受到了挑战。中药材的交易主动权已逐渐落入各大市场的个体药商手中,经营药材的医药企业越来越没有生意可做。因此,参会的国有中药企业大为减少,被民营、个体药商所取代。之所以有为数不多的药交会仍然保持旺盛增长势头,是因为本地建有较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
为振兴百泉药交会,辉县市决定利用山区盛产野生中药材的资源优势,将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10万亩,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在此基础上,建立中药材研究开发中心,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和工艺技术,开发具有特色的中成药。在经营方面,组建百泉药贸集团,发展规模化经营,充分利用药交会,在辉县建成全国规模最大、辐射面广、吸引力强的医药配送中心,并逐步发展医药连锁店。但这种模式是否可行,还得靠市场去说话。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中药材这一传统产业与新兴的电子商务接轨,应该有良好的前途。药交会的招商平台优势仍会持续下去,但传统的招商模式急需升级、创新。(原标题:百泉药交会为何遭遇冷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