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洛阳武皇十万宫廷乐舞团将实现世界巡回演出

2012/6/16 14:19:53 点击数: 【字体:

   
   
    浓缩帝都文化一日梦回千年:洛阳武皇十万宫廷乐舞团将实现世界巡回演出

    热爱十万宫廷乐的人都应该记住张俊廷的贡献。张俊廷保存的乐器,都是珍贵的文物:其中一具笙有两百余年历史,一支笛子有三百年左右历史,两副云板有近百年历史,两面清道旗有近百年历史……目前,这些“老古董”乐器有的还在使用。没有演出的时候,它们就被保存在村文化馆内。


  日前记者从洛阳城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获悉,北京瑞欣安泰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正投入巨资,和城龙公司旗下的洛阳武皇十万宫廷乐舞团进行深度合作:北京方面调集音乐、美术、舞蹈、历史、文学等领域的专家60余人,重新包装十万宫廷乐舞精品曲目,助其走出国门,实现世界巡回演出,成为国际知名演艺品牌。

  “浓缩帝都文化,一日梦回千年”的十万宫廷乐舞,以其恢宏壮丽的气势、古色古香的曲风,被誉为“皇家绝响”、“河洛一绝”、“音乐活化石”,是咱洛阳人的骄傲。不少关心十万宫廷乐舞的读者会感到好奇:十万宫廷乐舞和洛阳到底有何渊源?十万宫廷乐舞为何能在洛阳传承千年?这“皇家绝响”如何重拾昔日宫廷风范奇迹般地“王者归来”?

  近日,本报记者多方探访,挖掘出不少鲜为人知的幕后新闻。

  1 溯源:盛唐宫廷乐 大佛“姊妹篇”

  洛阳文化界人士常有感叹:如果说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留给洛阳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话,那么十万宫廷乐舞就是卢舍那的“姊妹篇”,是活着的“武皇遗产”。

  洛阳武皇十万宫廷乐舞团团长李崇德说,史料记载,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洛阳生活近半个世纪,这是洛阳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传说,酷爱舞乐的武则天曾拿出二十万两脂粉钱,十万两用于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的雕刻工作,十万两用于组建一支规模宏大的宫廷乐队。

  史料记载,这支宫廷乐队规模庞大,拥有乐器300余种,可演奏数百首曲目,表演人员最多时有1600余人。乐队取名“十万宫廷乐舞”,原因有二:第一,它由武则天出资组建;第二,寓意武皇江山永固传万年。

  武则天去世后,伴随着唐乐改制,十万宫廷乐舞的乐师们散落民间。在洛阳民间悄悄流传的十万宫廷乐舞,渐渐只保留了“乐”,没有了“舞”。

  2 流传:上阳宫中“燕” 飞入百姓家

  详述十万宫廷乐舞的历史,洛龙区龙门镇田山村是一个绕不开的地方。

  田山村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但凭“十万宫廷乐”声名远扬,在中国古典音乐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为何十万宫廷乐能在田山这个偏僻村庄生根发芽、绵延不息?这还要从宋代说起。

  田山村村民、田山十万宫廷乐乐队队长张麦仓说,北宋宣和年间,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第十八代孙、田山村人白长乐先生到汝州风穴寺上香,偶然听到寺内和尚演奏音乐。这音乐音韵悠长,就是宫廷中流传出来的十万宫廷乐。白长乐非常喜爱,再三恳求庙里和尚传授。在风穴寺中,白长乐潜心学艺整3年。回到田山村后,他组织起乐队,让十万宫廷乐在田山村白家留下了宝贵的一脉。

  85岁的田山村村民、十万宫廷乐艺人张自新说,明清时期,乐队由田山白家传入田山张家;民国时期,田山村以张熙堂、张银河两人演奏技艺最为高超。

  被村民尊称“瞎子爷”的张银河是名盲人,是十万宫廷乐传承过程中的一位重要人物。“瞎子爷”不但熟知许多曲目,还精通各种乐器,管、笛、笙、云板无一不通。由于身体残疾无法务农,张银河花了大量时间钻研宫廷乐曲和乐器,技艺日精:农忙时,村民爱听着“瞎子爷”的吹奏下地干活;农闲了,大家便相约到“瞎子爷”家里边听边学。

  张自新回忆说,他从1946年开始跟着“瞎子爷”学习宫廷乐,当时同他一起学习的还有同村的张俊廷等七八名青年。

  “‘瞎子爷’不识字,他唱一句,我们跟着学一句。”张自新用略显沙哑的嗓音哼唱一首通俗而简短的宫廷曲——《肚疼歌》:“爹啊娘啊孩子肚老疼啊,去大街、找大夫,孩子就不疼啦……”《肚疼歌》,曲调依宫廷乐的工尺谱,通俗的歌词应为曲调在民间流传时所加,歌曲悠扬动人、古朴典雅的韵律和较为“俗气”的歌词形成鲜明对比。

  正是靠着口传心授这种最原始的方法,古老的十万宫廷乐的血脉得以传承。

  3 风骨:演出拒凡俗 场面极宏大

  很多人感到好奇,被“发现”前,十万宫廷乐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生存状态?

  以田山村为中心,千百年来,十万宫廷乐奇迹般地在洛阳乡间流传开来,清末、民国时期已相当兴盛。20世纪40年代,日寇侵华,大半个中国战火纷飞,但除了沦陷的一年多时间,洛阳政局相对稳定,这段时期十万宫廷乐得到了很大发展。由于战争,很多在外做工的年轻人回到了农村,闲暇时学习宫廷乐。

  据记载,新中国成立前后,洛阳地区的宫廷乐乐队一度达到20多支。每年的关林朝圣大典,各支乐队、海神社、火神社争相上场,各展绝活,演奏的都是风格相似的唐代宫廷乐。宫廷乐乐队表演场面十分宏大,且有严格的秩序:第一排人提宫灯照明,第二排人传锣清道,之后有大铳壮威、彩旗排阵,管笛笙箫居中演奏,黄罗伞殿后。

  洛阳武皇十万宫廷乐舞团总策划石诗龙介绍,流入民间的十万宫廷乐传承千年,其中添加了反映市井风俗的内容,但这源自宫廷的音乐也近乎固执地保持着自身的“宫廷范儿”——直到今天,十万宫廷乐的乐师们,不管生活多么困难,也坚持只在关林庙会、庆典、大型祭祀等活动中出现,从不参加婚丧嫁娶等的演出。石诗龙说,这是乐师们代代都要恪守的老规矩。

  不参加婚丧嫁娶等商业演出,十万宫廷乐靠什么“活下去”?张自新老人说,解放前,田山村的乐师们平时在村里自拉自弹自唱,没有收入,但村民大都喜欢听。每遇关林朝圣大典等大型活动,乐师们组成临时乐队参加演出,演出的经费由村中各户出。

  4 艰险:村中老乐师 冒险保“骨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十万宫廷乐被当作“封资修残余”遭禁演,洛阳许多宫廷乐乐队被解散,乐器遭损毁。仅在田山村,就有100多首祖传的宫廷乐曲谱被焚烧。幸运的是,村民们仍小心翼翼地保存着十万宫廷乐的一点“骨血”——几件代代相传的珍贵乐器。

  当时,田山村著名乐师张俊廷在村里的牲口棚负责喂牛。趁人不注意,他偷偷把用于演奏十万宫廷乐的管子、笙、笛子等乐器藏入一孔破窑。窑洞是隔音的,没事的时候,张俊廷就在窑洞里独自演奏。

  十万宫廷乐,就是有这样顽强的生命力。很快,一群割草喂牛的娃娃发现了破窑洞内的秘密,他们开始跟着张俊廷学习演奏。“我们6个小孩儿,白天割草喂牛,晚上吃罢饭就到窑洞里学习演奏乐器,谁也没跟家里说。”村民张彦强说。这个当年的放牛娃,现在已是两鬓斑白的花甲老人。

  现在,张彦强在田山十万宫廷乐乐队中负责吹管子。他手中的管子长仅10余厘米,十分不起眼,但此物的“年龄”已有300岁。曾有人出巨资向张彦强购买这支管子,但被张彦强婉言拒绝。管子在宫廷乐演奏中是“主角”,由锡制成,上有七孔,声音嘹亮。据张彦强介绍,管子是十分娇贵的乐器,要每天带在身上,否则会生虫、坏掉。每次吹奏前,张彦强都要把管上芦苇制成的“叫子”放在嘴里噙十几分钟,充分浸润后才吹,这样管子的声音就亮。

  据了解,制作“叫子”的手艺,即使在田山村也没有几个人能掌握。每次做“叫子”,张彦强都要跑到伊川一块芦苇地选芦苇。“那里的芦苇韧性好,不易被虫蛀,吹出来音质也好。现在那里建房子修路,芦苇地没了,找新的不容易。”张彦强说。

  张彦强还说,热爱十万宫廷乐的人都应该记住张俊廷的贡献。张俊廷保存的乐器,都是珍贵的文物:其中一具笙有两百余年历史,一支笛子有三百年左右历史,两副云板有近百年历史,两面清道旗有近百年历史……目前,这些“老古董”乐器有的还在使用。没有演出的时候,它们就被保存在村文化馆内。(原标题:洛阳武皇十万宫廷乐舞团将实现世界巡回演出)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洛阳晚报 2011-9-1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