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特产 >> 浏览相关信息

杞县大蒜节带来的启示

2013/3/11 15:06:09 点击数: 【字体:

    近日,杞县举办的第一届大蒜节盛况空前,蒜香四溢,客商云集。160多位客商(外国客商50多人)与近千名嘉宾莅临“大蒜之乡”,使杞县人受益匪浅。盘点本届大蒜节,除了签约3.51亿元、5500万美元的项目资金这个丰硕成果外,最大的亮点则是让我们看到了该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就农产品的节会而言,我们看到的其他消息并不少,其目的也无非是农产品搭好台、经贸唱大戏。以农产品为媒,最大限度吸纳生产要素,着力推动产业全面升级,这是不少地方办农产品节会的初衷,但真正能起到效果的可以说并不多。而杞县举办的第一届大蒜节,不但实现了“以蒜为媒、搭建平台、连接内外、促进产销、实现双赢”的目的,而且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提高了杞县大蒜的知名度,增加了大蒜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了大蒜的出口。

    杞县举办第一届大蒜节的成功经验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准确定位是成功办好农产品节会的重要前提。杞县大蒜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大蒜、棉花、红辣椒”被誉为杞县“三宝”。近年来,该县实施“大蒜富县”战略,把大蒜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支柱工程不断做大做强,已经初步形成公司连基地、基地带农户、产加销一条龙的大蒜产业化格局。为提高大蒜的科技含量,该县聘请大蒜研究专家,开展技术攻关,使全县大蒜采用了地膜覆盖、提纯复壮、脱毒快繁、无公害栽培、标准化生产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大蒜的无公害品质。该县大蒜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但有了好的产品是不是就不需要吆喝了?当然不是。农产品只有通过流通环节才能成为商品,才能让农民获得实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好产品也要有好的吆喝。按道理讲,杞县大蒜的销售应该不成问题。的确,杞县人民也做了不少努力。为搞好大蒜的销售,2001年,该县为大蒜注册了“金杞”商标,并获得了农产品包装条码使用权。2002年5月,已获“金杞”商标“护身符”的杞县大蒜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获得原产地标记认证的蒜类产品,获得了打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但事实是,尽管杞县大蒜品质好、产量大,但由于多种原因,杞县大蒜主要在国内销售,外销出口量小,尤其是直接出口量小,每年不足5000吨。而同样与杞县为大蒜之乡的山东省金乡县,大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与杞县大体相当,农产品却远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大蒜出口创汇2.16亿美元,2007年前3个月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开发出了蒜油、大蒜调味品等40多个品种,实现了农业大蒜向工业大蒜的迈进。这一现实,让杞县人看到了差距,作出了“以蒜为媒、搭建平台、连接内外、促进产销、实现双赢”的准确定位。

    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成功办好农产品节会的有力保障。农民的事是最大的事。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保护农民的利益、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就显得越发重要。解决它也不仅仅是农民的事情,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农民的问题解决了,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进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加快步伐,才能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节会经济的生命力来自于市场的活力。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许多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难以解决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就在杞县举办第一届大蒜节之际,笔者在《河北日报》显著位置看到了河北省永年县大蒜丰收而农民减收的消息。对于这一类物贱伤农的现象,我们也谈论了不少次,分析的原因不可谓不多,但这样的现象为什么屡禁不止?原因值得深思。可见,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一个长期的难题。大蒜的顺利销售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也是各级领导关心的问题。今年4月,省长李成玉、市委书记刘长春、市长周以忠曾来到杞县,就大蒜销售问题作了专题调研,并作出了重要指示。杞县举办的第一届大蒜节让我们感到欣喜,“以蒜为媒、搭建平台、连接内外、促进产销、实现双赢”不失为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平台的搭建必将为杞县大蒜的顺利销售和产业化的发展作出超乎想象的贡献。(原标题:杞县大蒜节带来的启示)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互联网 原文时间:2007.5.2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