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美食 >> 浏览相关信息

数九隆冬说麻糖

2013/8/26 17:49:27 点击数: 【字体:


  魏庄麻糖是梁园区双八镇的传统特产,迄今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以甜、香、松、脆四大特点而久负盛名。魏庄麻糖粗细均匀,芝麻沾满不露皮,两端封口不通气,食之酥脆,香甜适口。在一个风雪交加的下午,记者驱车来到魏庄村采访。

数九隆冬说麻糖

魏庄麻糖是梁园区双八镇的传统特产,迄今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以甜、香、松、脆四大特点而久负盛名。

  虽没来历却成规模

  记者在去梁园区双八镇魏庄村采访之前,曾专门在互联网上输入“魏庄麻糖”4个字进行搜索,在网上仅能看到区区100多字的文字介绍,再也看不到有其他方面的文字记载。现如今,不论在城市或乡村,大街小巷卖麻糖的到处都是,那么,魏庄村的麻糖到底和市面上的麻糖有什么区别呢?

  魏庄村距商丘市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不足5公里,是紧挨310国道的一个不大不小的村庄。当记者的采访车来到该村,向当地村民打听都有那些农户加工麻糖时,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说,加工麻糖的人家大都在公路两侧,并且相当集中,有10多户。

  在310国道两侧,记者果然发现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房子排列在这里。记者冒着雪花,随意来到一户人家的小院里,看到屋内几个中老年人正在加工麻糖。热心的魏庄村民见记者前来采访,二话没说,端来刚加工好的麻糖,热情地让记者品尝。

  记者从塑料袋里拿出一根麻糖,放到嘴里还没有怎么咬嚼,就感到麻糖已经粉碎,仔细品尝,感到满嘴生香,和市面上所销售的一些麻糖绝对是两个概念,怪不得魏庄村的麻糖远近闻名。村民和记者开起玩笑说,这麻糖吃不好会往地上掉渣的,你必须用手捂着吃。

  在一家农户的麻糖“生产车间”里,记者和当地几位村民聊了起来。村民们告诉记者,他们生产麻糖现在一半用机器,一半是手工,大部分还是传统的手工作坊形式。目前全村有1000多人,从事麻糖生产的农户有16家,并且都已形成了规模,可以说这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麻糖村”。

  谈及该村生产麻糖的历史,几位老者说,他们上几辈子都加工麻糖,可以说是祖传的手艺,谁也搞不清楚到底从那个年代开始的,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了下去,只知道从小时候记事时起,村里很多人都加工麻糖,估计大概有200多年的历史。几位老者回忆起小时候做麻糖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那时人们都很贫穷,真正做得起麻糖的只有魏坤顺、魏如壁等三四户富裕人家,穷人是做不起麻糖的,因为做麻糖也需要一定的成本。

  魏利任的麻糖经

  现年66岁的魏利任可以说是当地加工麻糖的老户,他是跟父亲魏世明学会做麻糖的。父亲在当地熬糖稀非常出名,每天都要在夜间

  熬糖稀,天明以后他都要去方圆10公里以内的集会上去叫卖。魏利任从小是从学熬糖稀中开始学会了做麻糖的,就这样日复一日干了大半辈子,到现在也没有发家,住的依然是几间破旧的房子。他说这是门手艺,可以养家糊口。

  魏利任说,加工麻糖是一个季节性很强的手艺,每年的阴历十月以后,也就是说农村进入农闲季节,他就开始把大锅支起来加工麻糖。前些年,他干了一个冬季的活,刨干打净只能挣三四百元钱,这几年相对来说好了一些,可是挣的钱也不多。他说,销售麻糖的利润很薄,现在批发出去1公斤才卖6元钱,并且所用煤的价格一直在上涨,再算上加工麻糖所需的原料,几乎没有什么利润可言。

  魏利任之所以这么多年坚持把麻糖做下去,其主要原因是做麻糖产生的下脚料发挥了巨大作用。糖渣是喂养生猪的绝好饲料,每年他都要饲养几头生猪,可以卖上一大笔钱,这比卖麻糖的收入要高得多。再一点,喂养生猪所产生的农家肥上到农田里,庄稼自然长得要比没上农家肥的好,家庭收入大大增加,这让老魏感到非常风光。

  老魏说,魏庄的麻糖在商丘很有名气,市区有不少市民曾专门到他那里买刚加工好的麻糖,拿回去让家人品尝。他说他们那里的麻糖最大特点是酥、香、脆,味道好,让人一尝忘不掉。

  年轻人已经改从他业

  记者在采访时,遇见了魏利任的大儿子魏秋生。魏秋生今年38岁,人长得很精干,他把父亲做麻糖的手艺继承了下来,从16岁就开始站锅加工麻糖。

  魏秋生毕竟是一个见过世面的年轻人,在继承父业的基础上,他把传统工艺进行了改进,加工麻糖实现了半自动化。他说加工麻糖需要10余道工序,里面有许多技巧,如果把握不好火候,整个一锅原料就会泡汤,这些技巧都是他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三两年的工夫很难掌握。他向记者打了个比喻,厨师在做菜的过程中用的是一样的原料,但水平有高有低,做出的饭菜口味绝对不一样。

  魏秋生从事麻糖加工将近20年时间,从去年起,他洗手不干了,原因是他嫌干这门手艺太受罪,一天一夜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体质差的人根本受不了。他说加工麻糖虽说也挣点钱,就是太辛苦,他不愿再从事这门行业,改行做了其他事情。

  谈及20年来加工麻糖的经历,魏秋生感慨颇多,他认为加工麻糖和做人一样,要实实在在。加工麻糖首先要讲究卫生。麻糖是一种大众食品,它是农村孩子们的“巧克力”,如果只为了挣钱,把卫生条件放在了一边,无疑是在害人。所以他找帮工的时候第一个条件就是看健康状况和个人

  的卫生情况。其次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加工的麻糖可大可小,质量方面让客户放心。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平时一般人加工100公斤麻糖需要50公斤糖料,他却加到70公斤,所以出锅的麻糖要比人家的好吃,有味道。

  魏秋生的麻糖加工厂曾有15名工人,在生产旺季,大家白天黑夜连轴转还供不应求。他做的麻糖曾销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有的客户一下子就要一两吨,魏秋生的麻糖加工厂一个星期也加工不出来,他就到村里其他加工厂要货,争取不让客户在这里久等。

  无论怎么说,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的今天,曾与麻糖打了20年交道的魏秋生今年冬天没有再生产出一根麻糖,他说他是“干着没劲了”,而他的父亲魏利任还在重操着旧业,加工麻糖。

  麻糖没能带富魏庄村

  记者在魏庄村采访时了解到,目前该村有不少户人家都在从事麻糖加工这一行业,并且该村的地理位置有很好的优势,但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的加工业并没有真正带富全村的群众,虽然魏庄麻糖在商丘地方小吃中也是一个叫得响的品牌。

  从魏秋生的洗手不干记者可以看到,“麻糖村”即使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但却没有形成效益规模。据魏秋生说,多年来,村民们都是各自为战,谁也没有想到过要把这个百年老字号打出自己的品牌,申请成自己的专利,所以他们依然徘徊在小农经济条件下的温饱阶段。当地政府也没有对这一地方名吃给予过扶持和引导,而村民们的税收和其他费用从没有少缴过一分。

  当地村民说,加工麻糖是个小本生意,根本发不了家,有几户人家也不准备怎么再大干下去,想再找其他的门路。

    采访后记:

  记者有幸在魏庄村品尝到正宗的魏庄麻糖,那种酥、香、脆让人难以忘怀。魏庄麻糖历经200多年的历史变迁,可以说应该自有它的一些传说和典故,而记者从许多村民的口中没能听到。没有典故的魏庄麻糖在媒体行业相当发达的今天,总应该能够在互联网上查找到相关的资料,但我们也没有找到任何的蛛丝马迹。这只能说明,魏庄麻糖虽然在当地很出名,但还从未搞过什么宣传和包装。

  记者通过互联网查找到全国许多生产麻糖的地方,如唐山蜂蜜麻糖、孝感麻糖、维吾尔麻糖等,它们都有自己的出处和来历,有的甚至有自己的网站,让人一目了然。魏庄麻糖纵然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却没有展示自己的“舞台”,这不能不说是魏庄麻糖的一大悲哀。

  兴也罢,衰也罢,从魏庄麻糖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我们应该吸取些什么,那就是如何把这一品牌推出去,以品牌效应来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策划:郭文剑 张浩哲 张宏建 文/晚报记者 杨根生 李双军 图/晚报记者 魏文慧)(原标题:数九隆冬说麻糖)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京九晚报(2006-02-16)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香飘八方蒸羊肉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