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初,已经44岁的万隆还是河南省漯河肉联厂的办公室主任。
在他的前半生,履历表上看不出特异之处:1940年生于漯河市农村,20岁高中没毕业进部队,28岁转业到漯河肉联厂,那是1968年,此后他就沿着办公室办事员、副主任、主任的轨迹缓慢擢升。
直到与“改革”第一次亲密接触。
1984年,漯河肉联厂历史上第一次民主选举厂长,万隆迎来人生的重大转机。今天再谈起当年胜选的秘诀,万隆轻描淡写:“我这个人喜欢干活,当办公室主任时也抓生产,啥事弄不动就找我。”
当时的漯河肉联厂,确实是很多人眼里“弄不动”的烂摊子。在全省10大肉联厂中排名第9,经常停工待料,一年干不了三个月活,有400万元资产,却身负500万元债务。
“每天早晨起床,就得考虑烟筒冒不冒烟。”万隆说,当时想法很简单,就是怎样把企业搞活,让四五百名职工有活干、有工资发。
那一年年底,年年赔钱的漯河肉联厂扭亏正盈。他的心得是:“不进行体制改造就没有竞争力。”
再度尝到“改革”的甜头,是万隆第一次认识到资本的力量。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双汇开始引进外资,目前参与双汇投资的已有6个国家和地区的16家外商。
时间倒回1985年。
一个下雪天,为了30万元贷款,万隆带着一箱肉在银行行长家门口等到夜里11点半。行长问:“老万你干啥?”“快过年了,没钱杀不成猪。”当时双汇正进行技术改造,流动资金困难,财务总监多次找银行融资未果。这个插曲直接影响了万隆此后对资本的态度。
“收购史密斯菲尔德,400多亿元境外资金直接到位,我根本没出面。”万隆语气颇为自得,“1998年上市双汇市值20亿元,现在在1000亿元左右波动,这就是资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