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个是我发展相关的产业,凡是对主业有利我就干,不利的我不干。
21CBR:现在总结的话,双汇最后依然没有避过这一劫,内因是什么?外因又是什么?
万隆:我觉得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不应该抽检,应该头头检。再一个就是个别采购人员,还是没有完全贯彻我们总部的内控体系,内部的控制力不够。
21CBR:企业发展到较大规模时,大多数会面临公司的经营半径超越管理半径的问题,例如企业扩张和人员的配备,匹配不起来等,会导致组织的掌控力弱化,您觉得是这样的吗?
万隆:是这个问题,控制力。因为企业越来越大,上下你能控制到,横纵你也要能控制到,这就需要你的水平了,跟过去不一样。管理有一个递减效应,你怎么样让它不减?这就要很好地研究一些新的管理办法。我们的机构、设置、人员的配备,和我们的体系这些,我们一直在做这个文章,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好了。
21CBR:在双汇2009年年报里,管理层在陈述经营风险中,提及几个问题:一是肉制品产销量增长乏力,结构调整速度慢,对公司相关配套产业的带动能力减弱;二是鲜冻品销售“出口小、渠道窄”,不能有效拉动工厂产能释放和产能利用率的提高,产销规模受限。这些问题,双汇是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的?这两个问题是否意味着产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管理层如何思考应对举措?双汇延伸到面食业务,可以视为对上述问题的一种反应吗?
万隆:这是一个谨慎性原则,提醒投资者的。这个行业确实有这样的风险,我们应该给他们提示。但肉制品这个行业,应该说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为什么呢?双汇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产量是1万吨,90年代初达到了30万吨,到去年是达到了170万吨,今年计划200万吨。20多年,我们做到在全球当中都是数一数二的。我们每年都以20万、30万的速度增长,这个速度的绝对量是很大的。
肉类加工行业的瓶颈或者说发展的风险,我觉得有两个:一是疫情控制,这是一个风险,严重的时候它会价格高、成本高;再一个就是食品安全的控制,所以我们现在改抽检为头头检,围绕着食品安全,不安全是绝不能干的,宁可不生产都不能干!
21CBR:您在3月16日凌晨从北京紧急赶回到漯河,主持召开全集团高管参加的专题会议。当时主要讨论哪些议题?又都有哪些结论?此后,双汇如何形成对此次危机的危机处理方案?
万隆:我们觉得我们应该首先向消费者道歉, 16日发表了一个声明,是道歉,17日发表声明还是道歉,开大会我们也是道歉。
而后做了几件事:一是依法组织生产,集团公司组织相关部门解读贯彻各种法律法规,有1600多个,形成集团公司依法生产的基本准则,并落实到每一个企业、每一道工序、每一个人的工作中。
第二,检验要确保百分之百安全,双汇全年关于瘦肉精检测费用预计超过3亿元。
第三,要引入第三方检验,公开透明接受监督。
第四,双汇集团向工厂重申了强化源头控制的收购制度,制度规定生猪收购头头检验。如果弄虚作假,无论是工厂还是企业的职工都要负法律责任和经济索赔。
第五,每年的3月15日设为双汇食品安全日,并同时成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监督委员会。
第六是发展养殖业,上下游联动。双汇集团将加强养殖业,进一步完善双汇产业链。与此同时,双汇集团将进一步调整采购地区、采购的重点要向规模化养殖场倾斜,与其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