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历来都被人与姜太公、诸葛亮、徐茂公、刘伯温归在一起,属于文艺中足智多谋、又略带妖气的神机军师形象,今天的影视也延续了这种诠释。历史上的张良当然与文艺里的不一样。他的“妖”表现在他的狠上。
张良是个狠人的地方在于:他一出道就是个“恐怖分子”。在博浪沙策划锥击出巡的秦始皇,打出了民间暴力抗秦的第一声惊雷。有人说他是反秦阵营里的第一代“职业革命家”,这个比方靠点儿谱。不过老张这个“革命家”的理想不老高级的,没能超出当时六国遗老遗少“恢复故国”的追求——因为他祖上好几代都是韩国的相国。
张良“恢复故国”的事业并不专一,因为复立完韩王之后,他又跑去给刘邦干兼职去了。后来就因为项羽恨他这一点,终于杀了韩王。这给了张良更加死心塌地为刘邦打工的理由。
张良给刘邦干过的大事,大家现在已经耳熟能详:比方说陪刘邦赴鸿门宴,出谋策反、笼络项羽阵营中的英布、彭越,战事吃紧之际劝刘邦封韩信“齐王”,阻拦刘邦恢复六国诸侯,以战略视角劝刘邦建都长安,让刘邦封那个嘴欠的雍齿为侯、以显皇帝的仁慈,给吕后出主意阻止刘邦废长立幼……
也有偏爱“阴谋论”的历史爱好者说,张良最为刘邦赞赏的是制造个人崇拜,先是放风说自己受异人黄石公传授奇书,然后又进一步附会刘邦斩白蛇起义、是真龙天子下凡的谣传,确立了刘邦在民众中的偶像地位。听起来像模像样,我倒是表示怀疑。一来遭遇黄石公的传说版本太多,有说是在博浪沙刺秦之后,还有说是在张良年少的时候,如果是张良自己刻意制造出来这么多版本,那他希望大家接受哪个呢?至于斩白蛇的传说,那应该是刘邦和萧何他们编的,因为那时张良还不认识刘邦呢。
大汉建立后,“汉初三杰”中韩信被杀,萧何经常在战战兢兢中,陪着皇帝两口子迫害当年的老战友。张良的结局应该是最好的。一来他身体不太好,可以借此逃避具体的职务;二来他懂得自保,不以帝王师自居,只提建设性意见,不参与害人,连所要的“留侯”这个名号,也是为提醒汉高祖两人当初相遇的情形而请的,弄得蛮温情,加上整天又在鼓捣长生不老之术,老板和老板娘都不忍对他下狠手。
李仁港拍电影《鸿门宴传奇》,有张涵宇演的张良遭皇帝杀手追杀的情节,那当然是虚构。但那个情节不讨厌,因为它还是反映了一种历史和人性的真实。统治者从来不希望臣下多分自己一杯汤的。否则刘邦不会收拾韩信,朱元璋不会大杀功臣,蜀汉也不会在关羽、诸葛亮死后迟迟不予封赠。
回到张良老师身上。他的一生,是一个知识分子由理想主义过渡到务实主义的一生。历史给每个人施展的空间毕竟都是有限的,张良属于在自己的格子里充分施展、但绝不出格的那种人。这样的人在杰出的知识分子里并不多,在平庸的人里更少见(平庸者的可怕在于他们老想表演自己不俗)。这才是这个人真正的“狠”——在历史的漫漫长夜,没让自己像同时代人那样,沾染上更多血色。徐江(批评家)【原标题:狠人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