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林字伯槐,东汉末年历任南和县长、博陵太守、幽州刺史,治化有成,所在有绩,魏文帝曹丕时任尚书,迁少府,封乐阳亭侯又转任大司农;明帝即位,进封高阳乡侯、徙光禄勋、太常。
少年才俊
《三国志·魏书》记载,常林7岁时,有一次其父的朋友前来拜访,见到常林就问:“伯先(常林父亲的字)在家吗?小孩子你为什么不向我行礼?”常林说:“按礼应当向您行礼,可是你当着人家儿子的面直呼我父亲的名字,凭什么要向你行礼呢?”当时人们都纷纷赞扬小常林的机智。另据《魏略》记载,常林年少时孤单贫穷,却从不向别人索取,总是自食其力。他经常带着儒家经典到田里,一边耕作,一边利用空暇读书,最终学有所成。常林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勤学苦读的典型人物。
智谋过人
东汉末年董卓乱政,天下大乱。河内太守王匡起兵讨伐董卓,派遣诸生到河内所属各县刺探官吏和百姓有无什么罪过,一旦发现就将这些犯法的人抓起来,责令他们缴纳粮食钱币来赎罪,稍有拖延就诛杀全家乃至全宗族,借以树立威势同时也为出兵准备物资。常林的叔父因殴打庄客被诸生告发,王匡大怒将其收押。常氏全族惶恐不安,不知道如何是好,常林独自前往拜见王匡同县好友胡母彪,当面称赞说:“王匡太守文武高才,如今又高举义旗诛灭奸贼,天下人敬仰。而现在如果对治下的人不施恩德,随意失去各种人才和百姓,那么灭亡就会来临,哪有时间来匡扶辅佐朝廷,建立功名呢?”言辞恳切说服胡母彪为其叔父求情,彪当即修书责备王匡,不久王匡就下令释放常林的叔父。
故河间太守陈延壁旧族冠冕、家财丰厚,乱军张杨所部贪图陈家财富就包围陈延壁家堡。常林率其宗族,为陈延壁出谋划策,陈家被围60余日,最终保全堡壁。并州刺史高幹上表朝廷任命常林为骑都尉,林辞不受。后刺史梁习又向丞相曹操推荐,常林从南和县长做起治化有成、所在有绩,一路升迁。魏文帝时屡为其献计献策,深得魏文帝的信任。
不阿权贵
常林为官公正清廉,不畏惧重臣贵戚。晋宣王司马懿因为常林是同乡而且常林年高德劭﹑素孚众望又与其父亲关系甚好,每次见到常林都要行跪拜大礼,十分恭敬。那时的司马懿已执掌魏国军政大权成为实际的统治者,不知有多少人向其谄媚讨好。有人就劝常林:“司马公位高权重,举国敬仰,您怎么还敢接受他的跪拜大礼呢?您应当停止了。”常林回答:“司马公自己想诚心诚意表达长幼的礼节,成为后辈的表率。他地位再高不是我所害怕的,他跪拜我不是我所制定的。”进言的人闻听此言恭敬而惊惧不安。后司马懿以常林节操清峻,想要常林担任司徒一职,位列三公。常林遂称自己疾病甚重拒受,后拜光禄大夫,年83岁,薨,追赠骠骑将军,葬如公礼,谥曰贞侯。
陈寿在《三国志》中赞扬:“常林素业纯固,一世之美士也。至林能不系心于三司,以大夫告老,美矣哉!”□吴 东【原标题:温县历史名人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