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金秋收获季节,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际摄影协会五星会员、河南理工大学工会主席杨建堂的摄影作品《牧乡晨曲》,获得FIAP国际摄影联盟蓝带奖和PSA美国摄影学会银奖。
“FIAP国际摄影联盟和PSA美国摄影学会,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两大摄影组织,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国际性摄影组织,吸引了全球众多优秀摄影家,其展览及评奖被称为摄影界的‘奥斯卡’。”国际摄影协会主席赵旭新说。
今年7月,在美国举行的第48届S4C国际摄影展中,杨建堂的《赛里木湖》《云南元阳》《江西婺源》《天鹅湖》等4幅作品获奖,其中《云南元阳》获勋带奖;8月,在阿根廷举行的第1届FCC沙龙国际摄影展中,杨建堂的《丹霞地貌》《九曲十八弯》《童话世界》《中国禾木村》成功入选,在第3届台中国际摄影艺术展中,杨建堂的《自得其乐》《青海七月》《翩翩起舞》《银装素裹》4幅作品获奖;9月,在IPA第3届国际摄影艺术展中,杨建堂有《呼伦贝尔风云》《河山共晖》《楼兰姑娘》等12幅作品入围……杨建堂本人也被列入美国摄影学会及国际摄影艺术联盟优秀摄影家名单,并将获得国际摄影协会官方认证,同时获得国际摄影协会入会积分及参选年度十杰摄影师的积分。
痴迷
“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美丽中国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用镜头定格和谐家园、用光和影记录美丽中国,并通过摄影艺术把美丽中国推向世界,是我们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责任。”杨建堂说。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与摄影结缘,杨建堂总是朝夕揣摩,有时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有天下午,他钻进暗房冲洗放大照片,到第二天下午五六点钟还没出来,连续20多个小时没吃东西也不觉得饿。
1990年暑假,杨建堂到西北地区进行摄影创作。一天下午,在桑科草原,他独自转悠到一个小山包上的藏民帐篷前,想拍几张藏民生活照片。没想到未捕捉到合适的镜头,反遭恶狗追逐,他抡起摄影包,且战且退。在半山腰喘息未定,偶尔回头一望,但见起伏的山坡上一座孤零零的帐篷在逆光下静静地矗立在瓦蓝瓦蓝的天幕边,在帐篷的前后左右,一团团、一簇簇白云冉冉升腾,千姿百态。美的感受使他激动不已,脑海里即刻闪过“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绝妙诗句。他毫不犹豫地打开相机,但他猛然又停住了:白云有了,蓝天有了,帐篷有了,但没有人或动物,缺乏最有生命力、最能表达意念的主体。于是,他静静地爬在山坡上,耐心地等待着。骄阳似火,烤得他浑身生痛,但他一动不动盯着帐篷。大约半个小时后,一位骑者飞马跃上山坡,帐篷里的妇女、小孩急忙跑出来迎接。他大喜过望,揿动快门,一连拍了6张。照片果然获得成功,画面简洁生动,抒情写意,让人看后胸襟开阔,这张《白云生处》照片曾多次获奖。
创意
“想拍出展示美丽中国的好照片,必须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外在功夫,必须有创新的精神和折骨断筋百难不悔的勇气。”杨建堂说。
杨建堂自小就习文练画,后来常常买书看画展,他说:“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哲学、历史等都是相通的,只有广泛涉猎知识,提高修养,才能找到灵感顿悟。同一地点,同一景物,有人熟视无睹,有人激动不已,这就说明了素质修养、观察能力的不同。创作者只有积累丰厚,才能在分散的、杂乱的、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中去粗取精,把发自于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感受通过镜头摄入画面,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意境的佳作。”
有一次,他到长城上拍摄,发现长城上的垛口凸起很像琴键。于是,他选准角度拍摄了由近至远弧度上升的阶梯状“键盘”。画面上不再是静物,而是有了动态美感,像是流淌的乐曲由低音昂扬为高音,又像是历史长河中涌动的脊骨,给人以沧桑苦难的经历和威武不屈之感。
杨建堂喜欢背着摄影包游历天下,一年之中,他必定抽几天时间去拍自己喜欢的东西。看杨建堂拍的胡杨,透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有的旺盛如青春,有的已垂垂暮年,但那种“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烂”的精神仍在。杨建堂就是在拍片过程中不断地观察、思考,感悟生命的真谛。
每到冬季,河南三门峡黄河湿地这个“鸟类天堂”就成了影友们扎堆的地方。杨建堂也慕名而去,到湿地一看,人山人海,这种情况下拍出的片子必定是千人一面,没什么个性可言。杨建堂一边在湖边漫步一边思考,信步走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此时,正值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四周的景色被夜色笼罩。在蓝蓝的暮霭中,一群天鹅有的在展翅翱翔、有的在振翅欲飞、有的在悠闲散步、有的在水中嬉戏。杨建堂稍加思索,调整色温、感光度,支起相机,用慢门拍下了一组片子。拍出来的《起跑线》,画面主体白天鹅与安详、静谧的氛围,加上周围朦胧的夜色烘托,配合得相得益彰。
授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始终把传授摄影艺术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他长期担任学校摄影课的教学工作,并编著《摄影美学与艺术创作》等教材。
杨建堂以培养年轻摄影师为主,耐心地给他们讲课和辅导,现已有一批摄影新秀崭露头角。“作为一名摄影工作者,一定要善于捕捉自然的风迹,顿悟生命的云影。”课堂上,杨建堂经常这样教导学生,“摄影是一门艺术,连接时空,记录史实,展现自然,感悟生命。它给大众传递的是历史、是现实、是时空。它让历史定格,包括它的气息和氛围;它让现实延伸,带着它的魅力和遗憾;它让时空凝聚,激发人们的敬畏和热爱。摄影以它无障碍的交流,向大众传递的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个世界既包括物质世界,也包括精神世界;既包括整体现实世界,也包括个体心灵世界。”
怎样才算是好照片?杨建堂对学生们说,好照片起码应当具有四个标准:准确传递信息、具有视觉夸张力、饱含真情实感、令读者身临其境。影像是跨世界的语言,好照片一眼看去,信息表达准确,叙事清楚明白,无论文化高低,国内国外,都能看懂。此外,高明的摄影家还能借助摄像传递思想情感,包括观点、导向、推崇、贬斥,引发读者深层思考共鸣,最终达到推进文化交流、愉悦审美、艺术传播的社会功能。
杨建堂认为,古人写文章有“语不惊人誓不休”之说,摄影也是一样,色彩、透视、影调、机位、镜头焦距,都是摄影画面的造型语言,把照片拍得夸张似乎很简单,但是要做到恰到好处、不温不火,内敛而娴熟,绝非易事,需要培养营造夸张力的自觉意识,并且长期坚持针对性训练。
“摄影者要用真情实感对待拍摄对象,自觉融入拍摄场景和人物内心,看懂拍摄对象的喜怒哀乐,设身处地理解摄影对象的境遇,只有尊重和了解镜头前的一切,才能拍摄出有人情、有人性、有思想情感的照片,作品才有感人的力量。”杨建堂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提醒初学摄影者。1996年,杨建堂担任焦作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理论部部长,参与焦作市多项摄影活动的组织工作,经常主持召开摄影理论研讨会,组织摄影、美学讲座。2005年,改任焦作市摄影家协会顾问。
河南理工大学根据专业特点,整合现有资源设备,发挥专业优势和特色,成立了以杨建堂为所长和领军人的河南理工大学视觉艺术研究所。
赞誉
在摄影界,杨建堂可以说是享有盛名,有数十幅(组)作品先后在国内外获奖。作品《高原牧野》获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大地神韵》(组照)于2005年6月获得全国大学校长摄影联赛二等奖;《田园诗韵》于2007年2月获得全省高校科技文化艺术节一等奖。“与山河对话,为时代讴歌。”专家评论说,“我们是怀着激动的心情拜读着杨建堂的一幅幅精品佳作,情不自禁为这些唯新唯美、纯情自然、惊魂摄魄的作品击掌高歌。他娴熟的摄影技术,使得其作品清新脱俗、境高意远、气势磅礴。”
多年来,他以执着、痴迷、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超越、不断前行,走出了一条既有个人特色又雅俗共赏、境高意远的摄影之路。艺虽高妙、心境平和,这是对杨建堂的真实写照。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 金像奖获得者于德水这样评论:“他的摄影作品,关注自然,表现壮阔的景致,在透过影像展现万物内在生命的同时,还涌动着鲜活的文化气息……作品中昂扬的基调、悠远的情思、辽阔的意境总是相通的,穿透历史的风烟,超越艺术门类的囿限,展现的是朴素而深沉的情怀。”
人物简介:杨建堂,河南南阳人,现任河南理工大学工会主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高校摄影联合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高校摄影学会副会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国际摄影协会五星会员、高级国际摄影师。近30年来长期从事摄影创作及理论研究工作,曾主讲学校摄影选修课,编著教材有《摄影美学与艺术创作》等。1991年起开始在《大众摄影》等报刊上发表作品,数十幅摄影作品在《影像中国》等国内、国际摄影大赛中获奖,多篇论文在各级摄影理论研讨会上交流并获奖。其摄影作品曾荣获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本报通讯员 徐春浩【原标题:用光和影记录美丽中国——记国际摄影联盟蓝带奖获得者、河南理工大学工会主席杨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