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作为历史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其突出的特性就是直观的实物教育,真实的体验性和发散的鉴赏发现性,是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教育的理想场所和课堂。这些年来国家对博物馆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全国各类型博物馆的数量已达三千七百多家,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质量有了极大的跨越,功能日益完备,服务更加人性化,尤其是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惠民济世及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文化特性更加突出。目前我国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博物馆教育已达到空前的地位,可在我国中小学并没有接受这种发展变化,学生几乎封闭在课堂上,没有把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尤其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教育、民族教育、古代的科技发明,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因此充分利用博物馆这样的文化机构,加强对青少年传统的教育,使之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著名画家王绣建议,要进一步审视我们对青少年教育的制度体系,教育,减少学生们的负担,同时,使青少年接受先进文化、传统文化,认民族之根,培育爱国、知礼、善良、诚信的情怀。
在教育体系中应该鼓励青少年经常性参观各类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科技馆,培育青少年的真、善、美的情感,培育他们的好奇心,发现创新意识、理解和思考能力。
国家应该在博物馆体系建设和博物馆功能宣传上,积极将青少年的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使青少年参观各类博物馆时,更便利、服务更周到,针对青年少年的教育方式、方法,更平实、更多、更灵活,使博物馆真正青少年传统教育的第二课堂。
“博物馆必须适应变革的社会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使命。”王绣代表说,同时她认为国家应该在青少年教育体系中不断强调传统教育的份量,强调博物馆在教育人、塑造人的作用和地位,这些方面共同努力,必然会对塑造和提高国民,尤其是青少年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发挥巨大的正能量,为我们民族的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代表小资料:
王绣,女,新牡丹画派创始人、中国美协会员、洛阳博物馆名誉馆长、洛阳美协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经济信息杂志社记者 梅淑娥【原标题:王绣代表:博物馆担负传承文化和社会教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