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县笃忠乡人王武奇,1944年5月逃到西安。他打听到张钫住在冰窖巷,就去公馆门前守候。碰巧见张钫出来,他上去请求“给个生活办法”。张钫问:“会不会啥手艺?”他道:“我在家是铁匠,钢水活儿都会做。”
张钫道:“你到公馆登记一下,我现在给你一千万元(时币),将打铁工具置齐,还余点钱做生活费。”王武奇在西安附近县里开始做活,过得还不错。
请常香玉义演赈灾
为扩大赈灾及抗战影响,张钫还请来常香玉义演,大造声势。
常香玉少年成名,1937年五六月间,她带戏班到尉氏演出,某军官逼婚,她逃回开封,戏箱被扣。经人介绍,常香玉认识了张钫夫人,拜张钫为干爹,张钫也帮其解困。
1944年春,常香玉嫁给陈宪章时,张钫是证婚人。
1944年,常香玉演艺生涯走上顶峰。应张钫之邀,她开始长期在西安、宝鸡等地义演,名噪三秦,轰动西京。所演节目,主要有《花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卖苗郎》等。
“常香玉的义演,对广大民众作了充分发动,除无私支持赈济,从河南青年灾民到西安各界青年,纷纷参加抗日队伍。驻西安抗日军队士气更高,枕戈待旦,迫切要求到前线杀敌。”《张伯英将军》中道。
乱世义演,时有乱子发生。1944年麦收前,常香玉到宝鸡义演,此地是国民党部队后勤医院所在地,中条山失守后,大量从前线退下来的伤兵在此住院。
其中有两个伤兵无票滋事,被禁入戏院。之后两伤兵买票入戏院,在舞台上引爆一颗炸弹,幸而弹皮高飞,未伤到人。张钫将其执行枪决。此后再无捣乱者。
张广瑞回忆,除香玉剧社外,张钫还发动逃陕多个豫剧团体和陕西秦腔剧团进行义演,既赈灾,同时又救活了剧团。
张钫对这些剧团十分关怀。“祖母、父亲及我都是阴历六月十六生,父亲将生日礼金礼品拿出95%,赠给各剧团,做戏衣及平常使用。多年如此。”张广瑞道。
助哭诉团为河南减赋
1946年,河南省参议会发起成立了河南灾情哭诉团,去南京向政府请愿,要求给河南减轻赋税,收效不大。哭诉团来到上海,找到寓居上海的张钫,张钫给他们极大帮助。
哭诉团抵达上海次日,张钫在四马路杏花楼请哭诉团吃饭,为其造声势。这次小型宴会,除了哭诉团成员外,并无新闻界人士参加,但第二天上海几家大报都发了消息。
“哭诉团在上海的活动,很大程度上依靠张钫,不但需要他筹谋指导,还要利用他的影响与多方面接触。一些重大活动中,他要亲自出马。”哭诉团成员王瘦梅撰文回忆。
张钫住在复兴南路虞洽卿公馆。“哭诉团多次到那里同他商讨,研究行动计划。在他的帮助下,我们取得了杜月笙的支持,浦东同乡会还同意哭诉团在其八楼会议大厅举行招待会。这次招待会,是哭诉团上海活动的高潮。”王瘦梅道。
招待会出席100余人,孔祥熙也到了。团长张鸿烈致词:“……抗战开始,河南水深火热……但出粮出兵,一直为各省之冠。河南有功于国家,国家有愧于河南……抗战胜利后……政府向河南进行征发,致使民穷财尽的河南,又沦为人间地狱……”
张鸿烈致词后,孔祥熙致词,赞扬了河南人毁家纾难的爱国精神,证实了河南人抗战中负担畸重,并表示:“愿竭尽绵薄,帮助河南救灾。”第二天上海所有大报都发了这一消息。
招待会后,哭诉团拜访了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代表艾奇顿,请求为重建黄泛区调拨物资。后果然调拨到大量物资。
不久,中央粮食部用公文通知河南方,同意减免部分田赋和军粮。
这些收获,是因为哭诉团上海之行,在舆论上引起重视,并取得社会支持。张钫运作其间,功不可没。
同年4月,张钫为救助安置在陕的河南难民,写给开封善后救济总署河南分署马景森署长两封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留存。
信中表示:“陕境豫籍难民,尚不下二百万人……引领待救,情实堪怜。”请对方速速施行,并请“在陕设办事处妥予救济”,以及“在豫陕交界设立接运站,资送复员之难民,多带药品,沿途施治”。 □记者 盛夏 实习生 李梦竹 通讯员 王亚飞 文图【原标题:“张钫的救赎——一个河南人和三次大豫灾”系列四 一次持续五年的赈灾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