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张钫:救人温饱更“救人之心”

2013/11/1 17:57:36 点击数: 【字体:

张钫:救人温饱更“救人之心”
开封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文化景观区内的张钫铜像。张钫为该校创始人之一。 黄河水院供图


    引子

    慈善救灾事业,以博施济众为目的,养、教可称其重要的两个方面。

    中国传统慈善机构大都重养轻教,这种情况直到近代才有所改变。

    随着西方慈善思想的传播,近代人们对这一问题有了新认识:“今者中国各善堂养则有之,教尚未备,且以言夫养……此外,即或有义塾以训贫孩亦唯是略能识字文义。”《申报》曾发社论道。

    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大慈善家熊希龄认为:“慈善救灾主要是救人之身,慈善教育则是救人之心。”他又道:“在当时国家腐败、政治堕落、军阀统治的社会条件下,人的身是救不胜救的,而欲真正使人得救,就必须先医治这个社会。而欲医治这个社会,就必须先医治人心。”他以自己的实践,摸索着教育救灾的道路。

    张钫受中西方慈善思想的熏陶,在其数十年慈善救灾生涯中,矢志不移于教育救灾。

    1930年,他在开封贡院成立灾民教养院,为辍学青少年复学复课,鼓励他们在“困难中磨练意志,刻苦读书”。

    1944年,河南沦陷后,逃往陕西的灾民中有中学生350余人,张钫设法安排他们上学,并发给补助。

    但凡时局稍微安定,张钫就要办学。他深信:“盖养之者,饱暖一时;教之者,饱暖终身也。”他希望通过教育,改变更多底层百姓的命运。

    张钫先后创办了铁门小学、观音堂煤矿子弟小学、河南省水利工程专科学校、嵩岳中学、西北中学等。他认为,读书目的应该是“有志之士,当立志做大事,不可立志做大官”。他所认为的“做大事”,就是做利国利民的事。

    抗战时,河大多次搬迁,许多师生逃到西安,张钫利用旅陕河南同乡会会长的名义,给予这些流亡学生极大帮助,几乎有求必应。

    被他资助完成学业的孟志昊撰文道:“张钫身为儒将,保护文物,刻印古籍,重视教育,扶持河大,兴办学堂,扶持贫困,自助学生,受益者何止万千,成才者其数无算。”

    创办四所中小学开启民智

    新安铁门小学是张钫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1921年初秋,在废除旧式私塾的基础上,张钫以庙宇为校舍,将云顶山麓林泉寺300多亩地划归铁门小学作学田,学生费用全免。小学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每班30~35人。

    张钫聘了一批名师,如凌素莹,是清末举人、留美生、汉学家,每讲经论典,重考据不空谈。铁门小学学生,如孟志昊、白芷洁、安永锡、郭质等,大都成才。

    1925年,张钫创办了观音堂煤矿子弟小学。创办原因是,早在1922年,张钫在陕县开办了观音堂煤矿,看到矿工子弟失学,便动念办学。

    他在煤矿附近盖起十多间校舍,全校100多名学生大多是矿工子弟。

    1939年8月,张钫创办嵩岳中学,校址设在嵩县德亭镇。张钫将办学宗旨定为“继承学术,钻研科学,团结抗日,收复失地,发扬民族正气,振兴中华文化”。   

    一年后,学校转到铁门镇,孟志昊任教务主任,张钫三女张广娴(大夏大学毕业)、长媳宋丕东(德国留学生),都在校任教。当时一般中学老师月薪30元,河大助教月薪60元,嵩岳中学老师月薪100元。教师烧煤由观音堂民生煤矿免费供给。待遇优厚,名师云集。

    迁到铁门镇后,学生宿舍不够用,张钫将私家花园“蛰庐”(现千唐志斋)腾出部分房屋,作学生宿舍。迁校时,张钫宴请全校老师,道:“宋代四大书院,河南占了两个,对于河南学术思想社会风尚影响很大。现在国难当头,日寇入侵,原因就是我国科学文化落后,民气不振。今天办这个中学,就是要开启民智,并为办嵩岳书院奠定基础。”

    这所学校,进步空气很浓,学生中有多人走上革命道路。

    1943年,张钫在赈济河南逃陕难民时,发现很多失学学生,便设法将河南力行中学由卢氏山中迁至陕西,改为西北中学,校址设在西安五味什子街中段原“中州会馆”内(河南旅陕同乡会所在地)。自任董事长及第一任校长,学校一切经费,由他筹措。

    为办西北中学,张钫除自己捐资外,还多次发起募捐,并曾邀常香玉、崔兰田到西安义演。该校教育质量一直维系较高水平。“在西安市中学中,不论期考或毕业升学,西北中学总是名列前茅。”《西安文史资料》记载。新中国成立后,此校被西安市收回。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报 2012年12月27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