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辰五月既望,偕谢刚主丈、陈从周、徐溪翁、顾炳鑫、姚心牧、斧丁乔梓访王劲父于高桥,观其庋藏文物。谢丈摩挲陆俨山诗卷、残石“舟次观奕罢”五字、归玄恭字轴“浪花”二字残片,即席题诗,余亦继作。
门前流水接天涯,来访高桥劲父家。入座琴书萦古抱,抽毫行草擅风华。俨山观奕摩残碣,归妹遗章剩浪花。半日闲游足吟赏,谢公诗句好笼纱。
我仿佛穿越至三十七年前,力学斋雅集又浮现在眼前。
1976年初夏,谢国桢老自京城来沪。谢老(1901-1982)是河南安阳人,号刚主,晚年又号“瓜蒂翁”。曾任梁启超家庭教师,承梁推荐,任北京大学教授,为我国著名的明清史专家及版本、目录学专家,著有《南明史略》《史料学概论》等,其著《晚明史籍考》,柳亚子先生誉为“研究南明史料的一个钥匙”,《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鲁迅先生曾称赞“钩索文籍,用力甚勤”。6月13日一早,陈从周师约谢老自同济新村赶至浦东高桥王劲父先生斋中。
书法篆刻家王劲父先生(1922-1996)时居上海浦东高桥镇北市梢。先生杭州人,又名京盙,号澂翁、铁翁、蛟川外史等,斋称力学斋、浪花庵、守正楼。小学从丁福保,鉴古从姚虞琴,篆刻发蒙于韩登安,得力于王福厂。先生书法四体兼擅,尤精铁线篆,又以篆入隶,别开生面;治印融秦铸汉,古朴浑厚,又以书韵入印,刚柔相济;好收藏,然所藏明清书画、碑版、杂件千余,大多失于浩劫。
那天力学斋雅集,劲父先生还邀约吾师王西野、徐溪翁、顾炳鑫及家父姚心牧,另有先生的弟子黄国瑞、王俊、袁雪山作陪。余亦忝列,得瞻谢老。
谢老一头白发,灰衫蓝裤,着双布鞋,一口京腔,不疾不徐,载笑载言,细细观看劲父先生取出的劫后余存,有古董,有瓷器,有书画。
劲父先生展出明代陆俨山行书诗卷。
陆俨山(1477-1544),明上海人。名深,字子渊,号俨山。少为文章有名,善书。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时官至詹事。著有《俨山纂录》《河汾燕闲录》《玉堂漫笔》等。明史有传。
谢老一字一句读罢陆俨山行书诗卷,抚掌称好,连声说“字极精妙”。
劲父先生复搬出此行书诗卷的残碑,告知谢老:一日,与其次子运天兄坐公交汽车欲去浦西,不料汽车行至陆家嘴处抛锚,父子俩下车在路边小憩,见一碎石板卧于田埂,遂以鞋底搓去积土,石上露出字迹,竟是其所藏陆俨山行书诗卷的碑刻一角,为被毁的陆氏祠堂旧物。于是,父子俩也不去浦西了,向附近农家借来杠棒绳索扛了回去。
谢老边倾听边摩挲残碣上仅存的“舟次观奕罢”五字。
劲父先生又出示归玄恭草书残片“浪花”二字。
归玄恭(1613-1673),明末清初书画家。名庄,字恒轩,明亡后更名祚明,号玄恭、归妹等,为僧后自署普明头陀、圆照、鏊钜山人。江苏昆山人。明归有光之曾孙,三才子之一归昌世子。曾参加复社。与顾炎武友契,有“归奇顾怪”之目。清军攻陷南京后,玄恭曾在昆山参与抗清斗争。失败后,僧装亡命,浪游大江南北,暗中进行反清活动,见事不可为,隐于乡野,穷困而终。工诗文书画,尤工草书、墨竹。著有《万古愁》传奇。后人辑有《归玄恭遗著》《归玄恭文续钞》等。
谢老曾有《归玄恭文》诗跋:“余读归玄恭之文,叙述明季昆山抗节之士,辞严义正,踔厉风发,慷慨悲壮;既阅其《寻花日记》,又何风光绮丽,醒而复醉,夜对名花,荟萃于一瓶之中,抑悲愤之气一寓之于酒,期待来者,天涯芳草又何多耶!”
劲父先生告之谢老,此归玄恭草书立轴为“文革”初期被人抄去,而此残片竟得之于欲以此引燃生炉之童子。
谢老唏嘘不已,说:“‘浪花’二字正可作斋名。”谢老当即索纸,书写“浪花庵”榜额以赠劲父先生。此亦是劲父先生“浪花庵”斋名之出典。
谢老时已七十六岁,一点不见疲暮之态,又即席题诗:“舟次观奕罢,游鱼逐浪花。高桥风景好,文物在君家。”劲父先生见谢老未随带印章,后作“晚明”朱文印以报。
谢老还为在座各位留下墨宝。谢老知我爱菊,取屈原“夕餐秋菊之落英”之意,赐我斋舍名“飧英室”。后,劲父先生又赐印识之:“谢丈国桢为心牧兄喆嗣斧丁世兄颜室曰飧英,边白记此,用告来叶耳。一九七六年九月,海上杭人王京盙居浪花庵之东窗。”
力学斋雅集自上午竟直至夜阑更深。
自此之后,又有1976年12月的力今室雅集、1978年仲冬的霜桐野屋雅集。姚善一【原标题:记与谢国桢老先生的第一次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