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清明节,在沁阳市有关单位及李建国的组织下,6位烈士的亲属共33人齐聚常平乡哀悼英烈,并为将要建设的烈士纪念碑奠基。
站在肃目的烈士碑前,看着英烈亲属们的哀容,52岁的李建国忧心地告诉记者:“才找到了15位烈士的家,往后的路还长着呢。”
清明时节 祭拜英烈
按照计划,昨日,烈士家属及祭奠群众先参加了在孟良山上的烈士纪念碑奠基仪式,而后来到山下位于常平村的一处陵园,集体追悼在常平阻击战中牺牲的3000位英烈。
集体追悼仪式完毕后,烈士焦世英的儿子、女儿、女婿、孙子、重孙跪在焦世英的墓碑前泣不成声。焦世英的二儿子焦中华强忍泪水告诉记者,这已是他们家第五次来常平祭奠了。当年,父亲一去不返,母亲带着他们姊妹4个一边讨饭一边寻找父亲,直到去世时还在惦念寻找父亲的事情。正当一家人感到无望时,2005年年初,他们收到了李建国的来信,那是李建国给他们写的十几封信件中唯一没有被退回的信件。随后,焦中华带着一家40余口人来到沁阳,与李建国会面。那年,他从父亲的坟头取回一抔黄土撒在了母亲的坟上。
家住山西省运城市海洲街道的67岁老人邱宝珍带领一家8口人来祭奠他的爷爷邱启明烈士。站在太行山上,老人眺望远方,眼圈红肿。他告诉记者,山的南面是常平,北面就是故土,而爷爷从十八九岁出门到回家,却走了半个多世纪。2005年,当他们听到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李建国所寻找的英烈名单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火速给远在新疆工作的侄女打去电话,要侄女快速在网上查找李建国的信息。消息得到确认后,邱宝珍一家抱头痛哭,原来他们的爷爷就在南面的孟良山上。当年,他们去给爷爷烧了纸,又给他们的父母烧了纸,捎去了这个好消息。
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每个阵亡烈士的身后都有一段感人肺腑的寻亲故事,因为李建国的出现,他们的寻亲路变得不再毫无希望。在祭奠仪式上,烈士的亲属们说:“老李就是我们的亲人,老李来了,我们一定要拿最高的规格接待。”而在寻亲路上,李建国也有遗憾。李建国说:“已发现的烈士墓碑有21块,虽说现在找到了15位英烈的家乡,但其中两位英烈已经没有后人了。”说着泪水开始在李建国的眼中打转。
集结路上 感受温暖
从1999年至今,李建国发往各地的信件已有200余封,打了上千次长途电话,大多数都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可以说,从1999年至2005年,李建国在寻亲路上可谓形单影只,他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落中前行。而从2005年开始,李建国的事迹得到了多方面的重视,一路走来,李建国说他要替英烈的家属们谢谢热心人。
2005年,李建国的事迹被新华社记者得知,新华社编发了一篇题为《后人祭奠三千抗日将士》的长稿。很快,各地媒体及社会热心人士形成寻亲接力棒,根据李建国提供的信息发布消息,帮助寻找烈士后人。紧接着,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对李建国进行了专访,中央电视台还公布了正在寻找的烈士名单,产生了反响。本报记者也在早期介入,对李建国的事迹进行了跟踪报道。2009年,李建国获“感动焦作十大人物”称号,他的寻亲故事得到了社会认可。
李建国说:“这些年来,我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关注,这是我一如既往的动力。”
再次吹响集结号
在昨日的追悼仪式上,李建国一再表示要坚持为更多的在常平阻击战中牺牲的英烈寻找亲属,给历史一个答复。
21块墓碑上的英烈已有15个找到了家乡,现在还有6个,分别是:河南扶沟县人冯元正、河南方城县城内人王荣勋、河南方城县东大庄村人刘金坐、河南方城县赵河村人李炳银、河南舞阳县郝庄人郝万忠、河南方城县于店村人贾万祥。据墓碑记载,这些英烈大致在1939年5月期间牺牲。
李建国已向方城县相关单位发出多封信函无果,他正在焦急地等待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