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木版年画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诞生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木版年画的源头。鲁迅先生曾给予很高的评价:“朱仙镇木版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不同,不是细巧雕琢,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无媚态,颜色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
朱仙镇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年画并称中国四大年画,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精华,堪称民间艺术中的一朵艺术奇葩。自幼成长在河南这片热土的陈学华就是被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独有魅力所吸引,从学徒到创作,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之路。
陈学华自幼喜欢书画,2000年毕业于河南省电影电视学校美术专业后,即跟随舅舅姚敬堂投入到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研究中。姚敬堂先生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第一任社长,德源恒老店传承人,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多年来,在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整理、发现、创作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陈学华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研究当中第一个美术院校毕业的专业人士,由于美术功底深厚,他研究起来得心应手。舅舅的言传身教和手把手传习,为他在朱仙镇木版年画新的历史时期创新、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苦练基本功 学到真本事
刚到朱仙镇时,陈学华发现,由于多种原因,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生存环境、发展空间非常困难。民间年画艺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设计、创新、收集资料方面欠缺,使朱仙镇年画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年画的生产都是家庭作坊形式,农忙时干农活,闲时印制年画。年画作品单一,多为小单张。陈学华下定决心,一定要凭着自己的热情和努力改变这种现状,怀揣着梦想的他很快便投入到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研究发展工作中。
陈学华从跟舅舅姚敬堂学习印刷、调色、装裱等专业技艺开始,很是下了一番苦功。朱仙镇木版年画主要采用手工水印,印出的年画颜色鲜艳透明,且不跑色,它的印刷过程较复杂。陈学华认真听、专心记、细心揣摩、勤学苦练,不但掌握了印制技术,还摸索出了怎样在生宣纸上印刷出好作品的窍门。
为求大发展 勇闯销售路
传承中发展 硕果满枝头
通过这次盛会,确立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龙头源头地位,使朱仙镇木版年画享誉海内外。
随着朱仙镇木版年画地位的确立,朱仙镇木版年画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朱仙镇木版年画自此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同时,作为民间艺术的龙头民俗经典,朱仙镇木版年画被当代高校重新认识,有了专门从事年画创作、雕版、印刷、装订、销售的整体服务。至此,陈学华有了更大的空间大显身手,他通过思考、实践,把年画以新的形式呈现给民众。单张有了小卷轴、镶框形式,装订成册的《朱仙镇年画故事集》、长卷精装版朱仙镇年画相继出现,使大家在认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同时,也对装裱精美的年画爱不释手。陈学华还一边探索一边征集了朱仙镇木版年画老版,共征集到清代版30余块,民国版40余块,恢复传承古老年画300多幅。另外,他还亲自雕刻年画版500余块。
2008年1月,朱仙镇木版年画国际高峰论坛及朱仙镇木版年画邮票首发式在朱仙镇隆重举行,仪式上,陈学华的作品《朱仙镇木版年画故事集》、《朱仙镇木版年画珍藏版》、《卷轴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长卷》、《朱仙镇木版年画册页》同时推出,使到会的年画商户们大饱眼福,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艰辛的劳动换来了丰硕成果。2003年,陈学华的木版年画作品《钟馗》入选《2003中国书法美术年鉴》,他创作的另一幅作品入选《当代书画新作博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之际,他的作品入选《中国书画家作品集》;2007年8月,他创作的《福禄寿》被“扬帆奥运”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精品巡展组委会收藏;2008年10月,他应邀参加“第八届亚洲艺术节”,年画作品获特别荣誉奖;2009年,陈学华的木版年画作品入选《河南省民间艺术家大辞典》;2010年,陈学华被中国书画家协会吸收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研究员;2011年,他还应邀为清华大学雕刻 “清华门”及“校徽”百年校庆纪念版。如今的陈学华,已经是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河南通俗文艺研究会副会长,并当选为开封书画研究院秘书长及法人代表,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www.mubannianhua.net。
陈学华,一个与朱仙镇木版年画风雨相伴十几年的民间艺人,以其超人的毅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中。他心里始终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要让朱仙镇木版年画走出河南,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让我们为他祝福,愿他梦想成真!【原标题:枯木逢春发新枝——记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陈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