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显赫幼年卑微
上官婉儿的祖父是著名文人上官仪,自幼便表现出极高的文学天赋。他的诗被后世称为“上官体”,对推动唐诗走向成熟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官仪20多岁便以全国第三的名次考中进士,唐太宗李世民御笔钦点让他当了弘文馆直学士,后在皇帝身边专门负责校对皇帝的诗文。太宗死后,唐高宗李治即位,上官仪作为辅政大臣,历任秘书少监、西台侍郎、宰相,一时权倾朝野。
唐高宗体弱多病,就让皇后武则天帮助他处理朝政,后因武则天专权引起高宗不满。书生气十足的上官仪向高宗直言:“皇后专恣,海内所不与,请废之。”高宗让上官仪草拟废后诏书,但武则天遍布宫中的眼线立即向她报告了这件事。废后诏书墨迹未干,武则天就跑来找高宗哭闹。懦弱的高宗为了推卸责任,说:“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不久,武则天指使许敬宗上奏,称上官仪勾结废太子李忠意图谋反。是年冬天,上官仪和上官庭芝(上官婉儿之父)在洛阳被杀,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随母亲郑氏一起被送进宫中为奴。
上官婉儿在母亲的悉心培养下,不仅熟读经书聪敏异常,而且继承了祖父上官仪擅长诗文的天赋。仪凤二年(677年),在宫中声名日隆的上官婉儿被武则天召见并当场命题,上官婉儿依题着文,立即成篇,且文意通畅,词藻华丽。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免除她的奴婢身份,让其掌管起草宫中诏令。从此,上官婉儿凭借自己的才智,周旋于朝廷几大势力之间,逐渐走向个人权力的巅峰。
逐步登上权力顶峰
通天元年(696年),已进入暮年的武则天专宠男宠,远离朝政,上官婉儿参与朝政,每天代表武则天处理百司奏表,权力日盛。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杀死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李显复位,恢复唐朝旧制。同年十二月,武则天去世,享年82岁。
唐中宗复位后仍让上官婉儿掌管起草诏令,并册封此时年已41岁的上官婉儿为妃子,拜为昭容。昭容为九嫔之一,在后宫地位仅在皇后之下。此时,上官婉儿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全部诏书的发布权,步入了她个人政治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达到了权力的顶峰。
后来,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依靠韦后和安乐公主的支持,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等人,逐渐把持了朝政。看到武三思权倾天下,上官婉儿又与武三思私通,并在所草诏令中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忌恨在心。
景龙元年(707年)七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假传诏命,引羽林军300余人,杀死武三思、武崇训,诛其亲党10余人,又引兵从肃章门斩关而入,叩击阁门,搜捕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韦后处,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中宗一时大怒,带着上官婉儿和皇后登上玄武门躲避,又派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羽林军2000余人屯守在太极殿前,太子李重俊兵败被杀。
上官婉儿之死
景龙四年(710年),太平公主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依附太平公主。唐中宗死后,韦后意欲独掌大权,她命婉儿起草一份遗诏,让16岁的温王李重茂继皇帝位,韦后辅政,希望像当年的武则天一样裁决军国大事。但上官婉儿认为韦后没有掌控大局的能力,于是她又联合太平公主连夜草拟了一份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太子,韦后掌管朝廷大权,相王李旦参决政务。
7月21日,相王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引兵杀入内宫,声称“韦氏毒死先帝,谋危社稷,今夕当共诛诸韦”,当日值守的羽林军临阵倒戈,韦氏一党来不及反应,尽数被杀,史称“唐隆政变”。而与韦后关系过密的上官婉儿也在诛杀之列,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以证明自己是站在李唐宗室一边的。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免上官婉儿一死,但李隆基深知上官婉儿的政治能量,他发动政变的目的不止是为了李唐政权,而是要为自己当皇帝扫清道路,于是将上官婉儿杀死。
“唐隆政变”后,李隆基拥立自己的父亲相王李旦即位,自己被立为皇太子。
出众的文学才华
上官婉儿的诗作现在存世的仅30余首,其中《彩书怨》可谓其代表作: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这一首五言律诗以景托情,借景抒情,曲尽缠绵,脱俗清雅,在继承了她祖父“上官体”之后又有所发展。明代文学家钟惺赞曰“能得如此一气之清老,便不必奇思佳句偶!此唐人所以力追声格之妙也。既无此高浑,却复铲削精彩,难乎其为诗矣!”
中宗景龙元年(707年),上官婉儿力劝中宗设立修文馆,广召当朝词学之臣,赐宴游乐,赋诗唱和。对大臣所作之诗,中宗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因此,朝廷内外,吟诗作赋,靡然成风。
上官婉儿设立修文馆,吸纳社会上的有才之士以为国用,是非常精明的政治手段。《景龙文馆记》这样评价婉儿:“至幽求英俊,郁兴辞藻,国有好文之士,朝无不学之臣,二十年间,野无遗逸,此其力也”。
上官婉儿死后两年,李隆基登基,派人将上官婉儿的诗作收集起来,编成文集二十卷,并令尚书左丞张说为其作序。这是唐玄宗李隆基对其文才的充分肯定。
后世评说不一
后世对上官婉儿的评价众口不一,大家在肯定她的文才和政治手腕的同时,对其个人操守颇有微词。
大家不理解为什么上官婉儿对杀死自己爷爷和父亲的仇人武则天俯首帖耳。有传说其是为报家仇才留在武则天身边,但按照常理分析,上官婉儿作为一个弱女子,甫一出生家族便被血洗,她自幼对宫廷的钩心斗角耳濡目染,深知权力的重要性,她一旦遇到武则天这棵大树,一定会牢牢抓住不放。
到了后期,她虽然手握重权,却未能建立起自己的势力,在残酷、复杂的宫廷斗争中,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血光之灾。为了生存,她也只能在各大势力之间不断游走。
后世也有人批其淫乱宫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上官姓氏委员会秘书长上官英敏认为,唐代社会风气是我国古代最为开放的一个朝代,男女之防不像后世那么严谨,如果脱离开当时的时代背景去品评一个历史人物,本身就极不科学。
上官婉儿以奴卑之身而最终达到权力的顶峰,文学修为在众多文人墨客中间能够独树一帜,在男权社会书写的历史长河中能够抹下一笔亮色,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作者:孟国栋 尤黎明 李海峰【原标题:一代才女上官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