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日本学者狩野直喜首次抄录了该残卷。1924年,该残卷传到国内,史学家罗振玉和王国维等人经过与《证类本草》等书对校,确认为孟诜所撰《食疗本草》。随后,罗振玉将这一抄件编入他主编的《敦煌石室碎金》。1925年,东方学会根据罗氏抄本以《食疗本草残卷》一名影印刊行。国内外遂在上世纪30年代掀起了一股研究《食疗本草》的热潮。
1930年,日本学者中尾万三发表了专论《〈食疗本草〉之考察》,成为《食疗本草》最早的一种辑注本。1931年,国内学者范风源将《食疗本草残卷》更名为《敦煌石室古本草》,在上海铅印发行。随着辑佚工作的进行,学术界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研究和介绍《食疗本草》的论文。
上世纪80年代,国内再度出现研究《食疗本草》的热潮。198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由谢海洲、马继兴、翁维健、郑金生辑佚的《食疗本草》。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郑金生、张同君译注的《食疗本草译注》本。2003年,我国本草文献学家、本草文献整理研究奠基者尚志钧老先生经过多方研究,从各种医学文献中辑佚整理而成的《食疗本草》发行。
这本曾经失传的重要食疗学著作,经过多位医学名家的整理恢复,其璀璨的光芒正逐渐重现于世,光泽后人。
自古“民以食为天”,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人生其实就三个字:活下去。
活下去,就是要吃饱饭、吃好饭、吃得更健康,孟诜用他的《食疗本草》给出了答案。以食疗疾,造福大众,延年益寿,这是孟诜对人类的贡献,也是人们怀念他的缘由。 (全文完)【原标题:千年之后《食疗本草》光芒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