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王一硕:立身存笃信

2013/10/11 9:09:25 点击数: 【字体:


    ■6年前,他考上了大专,贫寒本已迫使他断了读书的念想儿,是助学贷款帮他走进了校园。
  
    ■3年前,他作为大学生志愿者支援祖国西部,成了县里中药小厂免于关门的“救命菩萨”。
  
    ■2年前,他考上研究生,总分高出录取分数线40分。
  
    ■1年前,他将26770元递交到银行工作人员手中,成为河南省第一个偿还助学贷款的学生。
  
    ■上周六,作为“全国大学生优秀事迹报告团”的一员,王一硕在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自己的同龄人:时代在变,但是有一个做人的道理不会变。

  这阵子,王一硕的手头挺紧巴。今年暑假挣来的几千块也花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钱得算计着花。记者在河南中医学院见到王一硕时,他刚好从食堂吃完饭。他给自己定的伙食标准是一天绝不超过5元钱。
  
    “现在有没有觉得后悔——把挣的钱早早还银行了?”记者问。
  
    这个26岁的河南小伙儿回答得老老实实:“还贷的时候很兴奋,当时也没想到自己后来这么忙,没空挣钱。”
  
    “但是,助学贷款还清之后,我饭也吃得香,觉也睡得踏实。不管过得怎么样,心里轻松。”王一硕乐呵呵地说。
  
  “先把欠银行的钱还了吧”
  

  事迹报告团的成员都是“2006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的候选人。一提起参选的事,王一硕就觉得挺不好意思,他说,自己只不过做了件“理所当然”的事情:2005年12月15日,在念研究生的王一硕,将大学时贷的款归还给银行,连本带利一共是26770元。
  
    “其实我一开始没想还银行钱,因为合同还有一年才到期。”王一硕很坦白。
  
    这笔钱可以有更多的用途,刚开始的时候,王一硕没有说。
  
    汽车停在王一硕家门口之前,记者也没有想到。
  
    王一硕的家在河南新乡长垣县王新店村,距郑州约二百公里。公路一直通到村北,但王家在村南,村子里的路经雨水一浇,格外稀滑难行。汽车终于开到时,王一硕59岁的老父亲王修道正站在屋外,撑着伞等待客人的到来。
  
    这是一间破旧的砖房,50多平方米,屋里没有隔断,吃饭睡觉和储藏粮食都在一块儿。屋西头,装着花生和小麦的麻袋“霸占”了近一半的面积,几乎堵到了门口;屋东头,除了做饭的家伙什儿和两张床,再没一件像样儿的家具;唯一的家电是一台17英寸的旧电视,而且已经“降格”成收音机——只出声不出影儿。因为碰上河南地区降雨降温,屋里屋外的温度差不多。站在屋里说话,嘴里的白色哈气呼呼直冒。王修道穿了两件毛衣,还裹着件绿军大衣坐到了床头。
  
    王修道记得,那是2005年7月,王一硕给家里打电话。“爸,我账上有点钱,看给你们买点啥,还是先把借亲戚的钱还了?”父亲说:“那你还是先把银行的钱还了吧。”尽管生活困顿,父亲依然这么说,因为他深知这笔助学贷款在儿子心头沉沉的分量。
  
    王家兄弟姐妹4个。头些年,大女儿高中毕业,考上了新乡教育管理学院。王修道狠了狠心,没让上。父亲有个无奈的想法:无论如何得保证家里唯一的男孩王一硕念上大学。然而2000年8月,当河南中医学院的专科录取通知书寄到王家时,王修道还是绝望了:不算生活费和住宿费,单是一年6000元的学费对这个人均毛收入只有五六百元的家庭来说,“就是砸锅卖铁也上不起啊。”王修道回忆道。
  
    接到父亲电话时,王一硕正在西安打工,努力筹备自己念书的费用。“硕,通知来了,学费就要六千,咱上还是不上?”父亲哽咽的语气让王一硕明白了:选项其实是唯一的。父亲后面的话,泪流满面的王一硕已经听不清了。
  
    不久后,王家意外地收到了另外一封电报。上面说,如果是因为学费问题而没来学校报到,请速来报到,学校可以帮忙申请助学贷款。于是,2000年10月15日,已经报了到的王一硕和广东发展银行签订了24000元的助学贷款合同,双方约定的偿还日期是2006年10月15日。
  
    王一硕后来才知道自己有多么幸运。国家从1998年开始试行助学贷款项目,2000年的时候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行。广发行郑州分行未来路支行的一位行长,姓田,看到新闻后主动跟学校联系,表示可以向贫困生提供助学贷款。这才让王一硕有了念大学的机会。
  
    有了这笔钱,王一硕念大学没有了后顾之忧。他的知足与感谢,时至今日依然能从他的话语中感受得到:“3年的学费18000元,住宿费1500元,银行全给解决了。生活费是4500元,每个月150元,也够了。早晨吃包子稀饭7角,中午炉面1元,一般的菜也就5角钱一份。生活没问题!”其实,3元一碗的烩面,王一硕轻易是不去吃的;一身姑父给的旧迷彩服,王一硕穿了3年。而他常常与家里谈起“问题”却是,能不能按时还款。几年来,父亲对这个事也一直揪着心。
  
  “临走得跟银行打个招呼”
  

  2003年,王一硕毕业了。家里人希望他能尽快找份工作安稳下来,当时,药学专业学生的供需比是1:4。王一硕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那一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正式实施。王一硕报了名。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想去锻炼一下,回报支持他念书的社会。“我爸在新疆当过兵,性格耿直。”王一硕说,“平常村里有人帮了我们,我爸他总要弄点东西给人家送去,表示个感谢。”所以,知恩图报的父亲最终理解了儿子毕业后报名去支援祖国西部的做法。
  
    人们都说西部环境很艰苦,从小家境贫寒的王一硕对此倒不担心,唯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那两三万元的助学贷款怎么还。“他走之前跟我说了几次还贷的事,我的思想也比较紧张,但我还是支持他去(西部)。我和他妈在家里紧巴点儿,节约点儿,将来真不成,我们帮他还。”
  
    王一硕的老师张振凌也是一百个不放心。张老师是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学校搞“本专科生导师制”时,张老师毫不犹豫地“挑”了王一硕。“2000年我准备出本书,出版社要求必须是手写稿。我找学生来抄,也算个勤工俭学的机会。”辅导员推荐来的学生正是王一硕。“书稿抄好了,我非常满意,这个学生不仅按时完成任务,不带任何拖拖拉拉,而且错别字也都给校出来了,标点符号都没出错。”王一硕能吃苦,老师也是知道的。张老师当时负责着一项国家十五攻关课题的子课题《牛膝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在学校有一间专门的实验室。于是,王一硕进入张老师的实验室,一泡就是两年多。“做试验的烘箱温度一般为六七百摄氏度,高时能到1000多摄氏度。怕烘箱和样品出问题,他一守就是五六个小时。”因为老得在烘箱里夹放、摆弄样品,王一硕右胳膊上的汗毛都燎没了,右半身起来好多痱子。张老师见了心疼得不得了,王一硕却满不在乎地自己配了点痱子粉,擦上就好了。
  
    “这孩子太能吃苦,又有责任心。我就担心他再把每月发给志愿者的600块钱补助也省下来还贷。”这时,张老师听说学校为了鼓励大学生支援西部,将所有去西部学生的学校贷款予以免除,但王一硕贷的是银行的款,学校无能为力。老师很替王一硕觉得冤,想亲自去一趟银行,向负责人提出或减或免。王一硕却把老师拦住了。“我们13个人贷的款,给我一个人减免了,别人咋办。再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还我心里也不舒服。”
  
    王一硕特意写了封感谢信,亲自送到银行。信中对银行提供贷款支持自己上大学表示了感谢,更重要的是留下了自己家里和即将前往地方的地址。“我已经被批准到西部去做志愿者,请你们记下我的联系方式,我一定按期还款。”王一硕说。
  
    “临走得跟银行打个招呼。”办完最后这件事,2003年8月,带着回报社会的愿望和偿还贷款的压力,王一硕踏上了前往陕西省麒游县的火车。
  
  “药农没有不认识王一硕的”
  
  “我去的时候正好赶上新领导班子上台,想在全县大力发展药材种植。我一听乐坏了,我就是学这个的。我心想自己学的知识在这儿肯定能派上用场。”王一硕现在说起这事,还有种“摩拳擦掌”的劲头儿。
  
    陕西省麒游县是个国家级贫困县,2003年全县年人均收入只有300元钱。那里自然条件恶劣,冬天气温能降到零下二三十摄氏度,无论穿多少衣服,大风一吹就透了。而当地最大的问题是缺水,庄稼生长很困难,种植中药材倒是挺合适。
  
    王一硕到县科技局上班的第二天就被派到下面去指导农民种药材。乡长上下打量了王一硕半天,马上给科技局挂了电话:“这就是你们派来的技术员?”局长出来“撑腰”说:“小王,你就去给他们种,你大学生种不出来,我们怎么办?”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京报网 2006-12-1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