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闭幕的北京自然科学界与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2010高峰论坛上,国务院参事、亚洲低碳经济促进会会长牛文元先生发表的基调报告,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共鸣和阵阵掌声。牛先生见解独到、深入浅出的演讲,把“为什么要走低碳经济与世界城市建设之路”这一专业性很强的话题,具象为几个地球能承载人类的“生态足迹”的生动阐释。日前,他接受了《思想者》的采访。
支撑人类发展需要几个地球
问:牛先生,您在演讲中有一个观点:如果还按照传统的办法攫取、使用地球资源,那就需要3或4个地球支撑人类发展。科学家们有没有具体数字来证明人类高碳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造成的危害?
答:世界银行的一个报告指出:整个20世纪的100年,人类消耗了2650亿吨的石油天然气,消耗了1420亿吨的煤炭,消耗380亿吨的钢、7.6亿吨的铝、4.8亿吨铜。根据各方的预测,21世纪的财富总量将超出20世纪3~4倍。所以,如果还按照传统的提取资源的办法,那么我们想想地球能够支撑得了吗?大约需要3~4个地球,其实指的就是这个。
从全球范围来看,人类的“生态足迹”已经超出了地球承载力的20%,人类在加速耗竭自然资源的存量,这是目前的现状。根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一个说法,地球上的生态承载力逐渐下降,而人类消耗掉的可以为你提供资源和供养的生态足迹实际在上升,而且,今天人口还在不断增加,预计到2050年人口达到90亿人(现在已经接近70亿人)。人口的增加,资源的消耗,生态环境的退化,其实已经非常严重地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
问:看来,当我们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福祉的同时,常常忘了大自然的价值,很缺少危机意识啊。
答:是的。人类只有在遭遇危机的时候,才记起了自然的价值。然而,一旦我们忽略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摇篮和基础的时候,灾难就要到来了。
北京能成为“世界城市”吗
问:很多人认为中国的GDP总量很高,但人均很低、绿色竞争力也较低。所谓“世界城市”之路并非坦途,所以,一些人也会有疑问:现在提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有什么依据呢?
答:据我所知,北京“世界城市”的提出是在去年下半年,为什么要提出,我们用数据说明这个问题。有数据表明,中国在未来20年的经济总量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不是我们自己说的,几乎所有的预测都这样讲。
的确,按人均我们不是很高,但是经济总量应该是在全世界的前列,这是毫无疑问的。一个经济上趋于领先地位的大国,一个经济分量将占全球20%以上的大国,若没有“世界城市”的出现,这是不应当的。
因为,“世界城市”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也是体现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一个标志,因此“世界城市”的提出和建设就当然会落在现在——我们必须要认真去思考的这个时间点上。
问:您认为,一个城市要成为“世界城市”,最重要的构成因素是什么?
答:要想成为“世界城市”,形成条件大概有这么几个基本的要求:是必须有特定的人口数量、空间规模、经济强度、社会成熟度、人居适宜度、环境缓冲能力和生态自净能力、独特的创新能力和文明推进能力的综合表达。少了哪一条都不可能成为“世界城市”。
“世界城市”具有创新、促进、引导世界维持财富递增、生态平衡、追寻人与自然和谐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力地位。如果没有这种号召力也不可能成为“世界城市”。
同时,“世界城市”还得具有国际优势、制度优势、社会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的领袖气质,因为世界城市不是评比,也不是投票,是人们在心中自然而然承认的。有一句俗语:“不图一时乱拍手,但求他日暗点头”——真正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世人暗暗佩服称赞……我觉得这是“世界城市”获得的最高奖赏。
绿色:世界城市的基础理念
问:您在演讲中提出,建设“世界城市”首先要有绿色理念的基本内涵。我理解,如果把高碳生活比喻成灰色,绿色理念就是强调一个城市的发展向低碳生活转变吧?
答:这肯定是基本内容之一。因为自然是一切生命的摇篮,自然遵循特定的进化规则,人不可能违背这种进化规则来发展。自然是最美、最和谐、最有效的典范;自然提供了城市活动的所有资源,自然承纳了城市代谢的一切污染物,生态平衡是城市发展不可逾越的标准,绿色文明是城市进化的顶级标志。这就是我们建设“世界城市”必须要有绿色理念的基本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