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卫星,遨游太空
早在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上,就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地球卫星"的伟大号召。并指出:抛就抛大的,像美国那样鸡蛋大的我们不抛。
1965年4月,国防科委向中共中央呈报了关于研制人造卫星的报告,设想在1970年~1971年发射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5月,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中央专委第12次会议,研究批准了这个报告,开启了发展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
"两弹"结合的试验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动荡年代进行的。试验结束后,1966年11月17日,聂荣臻在钱学森的陪同下,从试验落区返回西北导弹试验基地。他对栗在山、李福泽说:"这次专门来,是有件事要和你们商量,现在科学院乱了,科委机关也乱了,为了不影响整人造卫星发射试验的进度,卫星地面测控台站的筹建工作要交给你们负责。我回京后,让总参发个文件,各个台站的工程建设由各大军区组织实施,实行双重领导。站址勘察、设备安装、业务工作都由你们负责。你们抽出技术骨干,到各个台站负责技术实施和设备安装。科学院的"七零一工程处"也交给你们。人造卫星的发射试验1970年一定要实施,不抓紧卫星地面台站的建设,就赶不上了。"
这项任务难度大、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基地承担这项任务有一定困难。聂荣臻说:"你们可以先吃后吐,先接收过来,再慢慢消化。卫星地面测控台站的总体设计、设备抓总、机构组建、管理使用都要交你们管。"
栗在山对卫星地面设施筹建工作特别重视,多次组织基地党委及有关部门和人员认真研究卫星地面测控台站的有关工作。1967年2月,基地抽调人员成立了卫星地面观测系统工程筹建处,负责卫星地面观测站的总体协调和基建的筹划工作。随后,以基地司令部技术部为基础组建了卫星测量部(第六试验部),统一负责全国卫星测控台(站)的规划、建设以及今后的使用和管理。
基地党委选派王盛元担任卫星测量部的部长,并配备了精干的领导班子。栗在山亲自同王盛元谈话,交代任务,提出要求。排除"文化大革命"运动等各种干扰,全力支持测量部的工作,努力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卫星测量部于1967年6月23日成立,卫星地面测控台站的勘察、设计及机构组建、人员配备等各项工作迅速展开。
当月,基地还成立了洲际导弹和卫星发射试验工程指挥部,负责和领导卫星工程的施工。
根据《"东方红"卫星地面观测系统总体方案》,1967年2月至10月,导弹试验基地同中国科学院、北京工业设计院、北京邮电设计院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共同组成勘察组,先后对新疆、湖南、广西、广东、云南、吉林、陕西、福建、山东、西藏等全国各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勘察,选定各卫星地面观测站的站址,并确定陕西省的渭南为测控中心,渭南县桥南公社为基地卫星测量部所在地。1968年1月5日,卫星测量部的机关和直属队进驻渭南地区。
1967年10月25日,导弹试验基地正式接管了中国科学院负责人造卫星地面观测系统的"七零一工程处",编入到基地的卫星测量部。从事卫星测控研究和从事火箭、导弹靶场测控工作的两支队伍汇集在了一起。卫星测控系统的研制,地面测控台、站和卫星测量控制网的建设,在导弹试验基地的统一领导下全面展开。
1967年6~7月,渭南、东风、湘西、喀什、长春、海南、昆明、拉萨、胶东、闽西等观测站相继开工建设。
在卫星地面观测站建设的同时,卫星观测站首期通信工程的安装和调试也在加速进行,1968年底首期工程建设全部竣工。1969年完成了站内、站间的联试,中国卫星地面测控网初步形成。
1968年1月,毛泽东主席审阅并批准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任务书。
从1966年底,导弹试验基地就开始了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先期准备工作。到1970年1月,卫星发射的试验设施和地面跟踪观测控制系统的建设基本完成,运载火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的飞行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