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琬将他从事科学研究的这两个动机,比喻为两个轮子,他说两个轮子一起转动起来,才会有更强劲的力量。当有人提出追求个人利益也能成为一个动力时,杜祥琬说自己并不否认这样的动机也可能带来成就,但“许多科学上有分量的成就都是来自非功利的追求”,爱因斯坦研究相对论时只是个一般职员,国家也没有给他科研任务、给他奖励,他也没有想当院士、想评教授,他是出于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
“说实话,我走上科学道路时也没想过当什么,我们那时没有职称制度,没有院士制度,靠什么激励自己呢,就是一心要实现国家意志,靠的是这个精神支柱,觉得这是有价值的。”杜祥琬说,在市场经济和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可能有的年轻人会觉得这是老话老观念了,“但我坚信: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会有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价值观,问题就看你选择什么。这一点永远是不会错、不会过时的。”
结束采访,我在德胜门城楼边回望中国工程院那幢质朴而坚实的大楼时,杜祥琬那掷地有声的话语还清晰地回荡在我的耳畔——一个有希望的国家和民族,都需要、也必然会有一代又一代的人选择崇高的价值观;充满希望、富有朝气的中国,需要有更多优秀的青年选择为了祖国的需要而努力的道路。
【原标题:杜祥琬:国家的需要是我永远的专业】